第三百二十五章 不是國姓爺不給力(第2/3頁)

軍心不穩之後,偏偏新任兵部尚書張縉彥還怕扛事,也不上傳下達,最後幾乎是鬧出小規模嘩變,才被錦衣衛的駱養性上報給崇禎,於是崇禎又讓人緊急籌餉犒軍。

這一切的結果嘛,也就沒什麽好贅述的了,依然跟歷史同期一樣,連周皇後的父親都舍不得拿錢出來,甚至還把周皇後通過他裝裝門面拿的銀子眯了一部分。

因為肯不肯為崇禎出錢,這事情跟“是否有希望守住北京、是否有希望成為中興功臣”,是毫不相關的。

百官是否肯出錢,關鍵不在肯不肯,而在於敢不敢。

崇禎的剛愎自用、不知變通,就注定了百官不敢——崇禎一渡過難關,就亂殺大臣。鬼知道他這次要是活了,將來回頭會不會清算貪汙過重的臣子、找點別的借口幹掉?現在拿得出大筆銀子,豈不是坐實了自己的罪證?

所以,要救現在的北京城、拖到援軍抵達,原本倒也不能算毫無希望,但只要崇禎活著,朝臣就不能賭。

北京城和崇禎,必須完蛋一個,不可能同時並存。

崇禎要是能開天眼,立刻自盡,傳位太子,並且讓太子示人以軟弱,裝出一副逆來順受絕不清算有罪大臣的慫包樣,說不定北京城還有一線希望救下來,但他開不了天眼,只能聽天由命了。

……

北直隸的戰事如火如荼,而崇禎派出的使者,也在出京後走了接近二十天,總算在十一月初三這天,在漢中找到了正在親自部署抗擊鼠疫的朱樹人、並傳達了旨意。

因為宦官受不得顛簸,也沒有武藝,做不到日行三四百裏以上,所以這次的傳旨使者,也不是一貫跟朱樹人打交道的那位王公公了,而是兵部派來的人。

使者是張國維派出的,是個武將,名叫蔣若來。九年前、也就是張獻忠挖鳳陽皇陵那年,張國維還在當安廬巡撫,這蔣若來就是當地的一名守備,幫著張國維和監軍史可法在潛山地區打了幾仗,擊退了流賊。

(注:當年張國維當安廬巡撫時,史可法是當地的兵備僉事,所以由史可法監軍。張國維調走後,史可法升任安廬巡撫,相當於副職轉正)

這個蔣若來也算張國維的心腹部將了,後來張國維去了北京兵部,也帶了他去北京。歷史上張國維被崇禎貶出京城,去當浙江巡撫時,又帶上了這個蔣若來,去當浙江總兵,所以是最嫡系的鐵杆。

因為聖旨出京時,張國維還沒被拿下,依然是兵部尚書,哪怕聖旨送達那天,距離張國維被降職,也還有二十天呢。

朱樹人倒也忠義,接到蔣若來帶來的旨意,立刻恭恭敬敬地表態,表示自己絕對會盡快出兵救援陛下。

但他也有幾點困難,不得不立刻跟兵部來使澄清:

“救駕刻不容緩,但我漢中駐軍,至今還有部分士卒身染鼠疫,還有疫病潛伏未發者,本官遵從醫官之囑,將疑似染病未發者隔離駐紮一營,若猝然全軍開拔,難免蔓延,怕是兵馬未到北直隸,已然大部失去戰力。

還請上使體諒,允許我軍花數日甄別,將痊愈士卒先行開拔,後軍徐徐繼進。另外,若是為救駕之故,需加快行軍,最便捷的莫如以漢中兵順漢水水路經鄖陽先至襄陽。

其余重慶等地各軍,則先順長江至江陵,再北上襄陽取齊,如此可省去漢中兵先南下再北上之周折——但是,要如此行軍,需打通鄖陽道路,如今鄖陽各地還有零星流賊殘余深藏山中,難免騷擾。

我軍縱能擊破,但搜索追擊浪費時日必多,為救駕之顧,祈朝廷能下令允許本督事急從權,以徹底赦免前罪為條件,勸降鄖陽殘余散賊。

同理,本督如今已追剿孫可望、幾乎將其逼入絕境,但如要徹底剿滅,依然需時兩月以上。若朝廷能恩準赦免孫可望前罪,本督有一定把握迫使其歸降,如此則四川各軍,也可盡快全力抽調,不用留太多兵力提防孫可望,不知這幾點,朝廷可能恩準?”

蔣若來此番只是來傳旨的,哪裏有授權答應那麽多大事?但他考慮到自己的恩相張部堂被陛下催逼,他也是講義氣的,不顧自己身份,跪下來懇求朱樹人有點擔當:

“國姓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今是為了更快救駕,您就算事急從權自作主張赦免詔安幾個小賊,以求行軍不被騷擾,陛下將來也只會贊賞您的忠勇吧!能有什麽差池?

還是盡快出兵為上呐!陛下已經對張部堂非常不滿了,要是求不去援軍,恐怕張部堂會被陛下問罪啊!”

朱樹人當然要擺出絕對忠義的姿態,一直演到最後一刻。他猶豫了一會兒,便說:“也罷,功過自有後人評說,本官就不先去京城請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