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剪除羽翼總是不會錯的(第2/3頁)

朱樹人梳理完己方部隊分布後,最終確認了一遍,還追問了一下敵方規模。

秦良玉年紀大了,說話有些喘,回答也有些慢:“正如國姓爺所言,張獻忠留下的部隊,主要便分這三處駐紮。號稱麽,依然是有十幾萬之眾,實際上當然不可能有。

老身估計其從黔中道帶出來的人馬,能留在重慶的,絕對不超過兩萬。剩下大部分,應該都在沿著長江、岷江逆流而上,剽掠成都等地。

但他靠著屠城後亂發錢糧拉丁,拉到十幾萬新附百姓,倒是真有可能的,張獻忠太擅長裹挾平民了,不過這些人戰力應該不足懼,連武器都未必配得全。”

朱樹人聽完,沉吟地點點頭:“如此,我就知道該怎麽打了,重慶果然還是要爭取速戰速決,只有打破了重慶這個缺口,才能徹底洞開沿著長江、嘉陵江、涪江輻射川中腹地的道路,

跟張獻忠搶時間,盡快跑馬圈地限制其禍害範圍。就算張獻忠孤注一擲,我們來不及救成都,好歹別讓張獻忠糜爛太多其他地方。張獻忠留在重慶留守的主將是誰,有情報麽?”

秦良玉:“聽說以白文選為主,留守巴縣,他幾個義子,倒是一個都沒留下,看來他並不太重視後路,只想著盡快圈地擴軍。

不過,白文選曾與李定國過從甚密,聽說張獻忠最近對於其諸子,最不信任的就是李定國,也不放心只讓李定國的人留守。所以還從孫可望舊部中,選了兩名級別較低的將領狄三品、張明志輔助,白文選讓他們分守合州、萬縣。”

朱樹人揣摩了一下,這些人裏,除了白文選,其他都是歷史書上聽都沒聽見過的垃圾,估計沒什麽本事。

如此,先快速剪除巴縣以外的賊軍羽翼,倒是更有把握了幾分。

朱樹人拿著玉骨折扇,在手心輕緩地拍打著,一邊慢慢來回踱步,又偶爾看一眼地圖,低頭冥思。

沒多久,他就想出了最基礎的打法:不管怎麽樣,先強攻拔掉萬縣和合州,順便在這個過程中,觀察四川本地各部的戰意和為朝廷出力的誠意。

就算要用攻心方面的計策,比如詐降,或者離間,也得等最後攻打巴縣的時候,再水到渠成、順勢而為,看誰表現不好,就推出去苦肉。

畢竟這些計策,短時間內不可能成功兩次,也就沒必要大計小用,一開始就拿出來了。就留到對付白文選本人時,再用不遲。

否則弄了半天,就算無損幹掉狄三品、張明志,也太浪費了。

“既如此,本官之意已決,秦將軍聽令。”朱樹人臉色瞬間也從和顏悅色,化作了肅然。

秦良玉也一改此前的隨和,正色應諾:“末將在。”

朱樹人:“本官命你以夔州本地人馬為前部,先攻萬縣、合州。其中對於萬縣,要強攻,徹底打通長江航道,就讓王光昌、王光興為前部,您自率白杆兵為後援,我會增援你紅夷大炮用於破墻破門。

而對於合州,可以從達州順流而下,肅清沿途,圍而不打,繞城而過,堵截合州賊軍突圍、穿越潘家嶺南下回巴縣的嘉陵江水道即可,就以譚文等三路人馬為前部,令郎可率一部白杆兵為後援。”

秦良玉想了想,先表示領命,然後才請示:“如果對合州繞而不攻,只是肅清沿途,那達州南下這一路人馬的糧道還如何保障?合州自古是川東兵家要地,當年蒙元大汗蒙哥,都不敢繞過此地,唯恐合州城內的守軍斷其糧道。”

朱樹人一擡手:“合州到巴縣不過百余裏,讓繞城而過的人馬隨身攜行十日幹糧,路上肯定夠吃的,只要打通肅清嘉陵江沿途其他地區,抵達巴縣之後,我軍自然能從萬縣逆長江而上,給他們運送糧草。

所以,合州和萬縣這兩路人馬,其實都是從萬縣就糧。我軍有水師之利,巴縣城內的白文選,也掐不斷長江和嘉陵江航道的。”

秦良玉覺得這個計策已經比較穩妥了,也就沒再質疑,只是提醒了一句:“國姓爺,您是外地人,或許不了解川東地理。這嘉陵江在隆冬時節,水量本就不大。

哪怕是最後匯入長江的巴縣朝天門一帶,旱季時匯入水流都只有數十丈寬,深度有時還能徒涉而過,如果我軍只有吃水深的大船,未必能在臘月駛入嘉陵江。”

朱樹人:“這點不必秦老將軍擔心,老將軍只要開出條件來,想要大船就大船,想要小船就小船,本官都有,還管夠。我沈家數代海商,家父還為朝廷承包漕運,別的不多,就船最多。”

……

朱樹人的將令,很快層層下發了下去,各基層將領倒也不敢抗命,但那些川軍本地人士,有怨言也是難免的。

無論是王家兄弟還是譚家兄弟,原本都以為朝廷大軍主力入川,肯定能跟著搭搭順風車,大樹底下好乘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