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傳承!

第二天。

一大早,幾輛車子就急匆匆的停在了東直門醫院的停車場內。

胡剛這邊剛下來,就看見張志新和邢大慶兩人都來了。

他忍不住笑了笑:“你們怎麽都來了?不交班了啊?”

說完之後,三人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相比交班,大家對於昨天的患者更加關心。

這件事兒甚至決定關系到他們的新課題能否開展起來。

到了他們這個地步,臨床工作雖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需要承擔一系列的科研責任。

他們每年拿這麽多科研經費可不是鬧著玩的,責任和義務永遠是綁在一起的孿生兄弟。

首都雖然好,大醫院也雖然有誘惑力,但是到了他們這些主任的位置,同樣也有很大的科研壓力。

這方面國內起步比較晚,想要追上西方的難度還是比較高的。

西方很多醫院,其實是和大型醫藥公司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入股,甚至是控股。

他們那些頂級首席醫生,背後都會牽扯出一整條利益鏈來,他們是臨床工作者,也是科研帶頭人。

這些年的發展下來,儼然已經形成了穩定的循環生態體系。

這也是為什麽國外大型的會議,這些首席專家都會出席,甚至發言,以至於在新指南的制定方面,也會列出不一樣的藥物。

醫療行業規則的制定,不知不覺之中,在這種體系的影響下,已經形成了一條緊密的利益鏈閉環,缺一不可。

但是,國內和國外的環境終究是不一樣的,因為各種原因,雖然很多醫藥公司也在復制這種成熟的“成功”模式,但是終究是有國家兜底的,全世界也沒有那個國家真正意義上實現全民醫保,甚至把很多藥物納入國家醫保範圍之內。

這些大型頂級公立醫院的醫生,相比較而言,會相對單純一些,這是國內特有的榮譽體系。

胡剛等人就是如此,他們成名已久,但是卻一直很難有頂級的科研成果,這也是讓他們備受壓力的一個地方。

三人也不再多說什麽,直接起身就朝著中醫外科走去,只是……三人走的都很快,他們四個人可以說是相愛相殺,來來回回爭了好多年,雖然說誰也不想對方混的糟糕,但是誰也不想比對方差。

有時候,競爭反倒是一種更加穩定的良性循環。

對於三人的到來,阮勇毅沒有絲毫的驚愕,他很清楚三人的尿性。

廢話不多說,阮勇毅直接說道:“走吧,跟我去病房,看看有沒有效果!”

邢大慶愣了一下:“不等小陳過來?”

阮勇毅苦笑一聲:“這小子今天不來了,他有點事兒。”

對於陳南這樣的想來來不想來不來的人,阮勇毅也無所謂,畢竟他的優點遠勝於這點,當一個人的光芒太過濃烈的時候,他的遐思會被人視而不見,覺得十分正常。

反倒是一個十分完美的人,會讓人感覺不舒服。

阮勇毅四人對於陳南的偏愛,是無以復加的,對於這個年僅25歲卻有如此天賦和造詣的年輕人,他們都很賞識。

四人帶著秦濤直奔病房,此時的患者剛剛睡醒,在吃早餐,家屬都在一旁,心情有些寡淡。

長不好口子的問題,對於一家人來說,十分懊惱,卻也無可奈何,正如阮勇毅說的那樣,人和人的體質不一樣。

不過……當他們得知女兒用的藥物是那個培訓的年輕醫生開的以後,心情更是多了幾分沉悶,覺得這個阮勇毅多少有些草率和不負責任了。

這不,看見幾人進來,患者的母親就把不開心寫在臉上,皺著眉,有些責怪的看著阮勇毅問了句:

“阮主任,你這可真的不厚道了。”

“那陳醫生我們打問了一下,只是來這裏培訓的?你這有點太不負責了吧?”

在他們眼裏,陳南就是從小地方上來進修培訓的,他們找到是首都的主任,你讓一個進修的人員給方案有點過分了。

阮勇毅沒有做聲,只是笑著說道:“先看看傷口。”

說完之後,阮勇毅忽然想到陳南的叮囑,對著一旁的秦濤說道:“把評分表拿出來。”

秦濤點頭,這是早晨陳南發給阮勇毅的,讓他對患者的症狀進行了一個詳細的評分,作為診斷的效果分析。

秦濤掏出準備好的表格,對著患者問道:“昨天晚上睡覺還好嗎?”

這個問題問出口,躺在床上的患者率先愣了一下:“好像好了一些!”

只是,說話的時候,她自己都多少有些驚訝,她的失眠很久了,一直以來都覺得只是和生活規律有關系,但是下午六點多和晚上吃了兩次中藥以後,似乎真的有些不一樣了,入睡好了一些。

“今天精神怎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