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視頻後續 安撫百姓

廬山

遊學天下,如今到了廬山的司馬遷,擡手給天幕投了個幣。

他看著消失的天幕,若有所思。

雖然……但是……

司馬遷總覺著這天幕所說做《史記》之人,就是自己。

名字對上了,他們家又是史官世家,雖然目前還未與李廣一家交好,但誰知道未來會不會發生呢?

這樣一來,日後可真是有麻煩了。

如今父親已在長安任職,司馬一姓指向性太過於明顯,漢代的文人圈子就那麽大,猜來猜去,極有可能猜自己頭上。

好在陛下極為自傲,不至於拿未來的劍,斬他現在未曾發生的罪。

只是,必然會有人看著自己,防止自己再胡寫什麽東西。

一想自己以後寫文章要被無數人觀看,審閱,並加以各種限制。

司馬遷的心情,瞬間變得糟糕起來。

“史記,史記……”

念叨著這部著作名,想著天音透露出來它在後世的崇高地位,司馬遷就越發的心癢癢。

天音越是在反復強調《史記》的不真實性,不能完全依靠它讀史。

越說明了《史記》在後世的崇高地位。

哪有文人能拒絕名流千古?

自認為俗人的司馬遷反正是不能。

他捋著胡子,還是忍不住跳了坑。

“要不,以後偷偷寫?”

未央宮

見劉徹、衛青等人都投了幣,文武百官也不好幹瞪著眼,也跟著一個個伸起來手。

只是他們的動作,並不全然一致,反而稀稀拉拉的。

很明顯,大部分人都是極為猶豫的,甚至根本不想投幣。

其中還有不少人在濫竽充數,手擡起來了,但到底投沒投幣,沒人看得出來。

劉徹還真管不了這個。

他也懶得管了。

攔下了想要投幣的主父偃和霍去病,劉徹腦海中思緒紛雜,一時間想不起來要做什麽。

千頭萬緒中,劉徹先想起來一件事兒。

“天幕一出,外面不知亂成什麽樣子。”

以前出現個日食,民間就要生亂。

這可是大白天。

天上猛然黑了那麽一大塊兒,持續兩三刻鐘上演各種光怪陸離的景象。

百姓肯定心生恐慌,若他們不敢擡頭去看,那耳邊只會響起來莫名的囈語。

如此詭異之事,百姓不被嚇到才怪!

劉徹一說,主父偃也忍不住皺起眉頭。

“城內必生妖氛。”

酷吏張湯也聽到了此言,他向前走了兩步,拱手行禮,道:

“陛下,巫覡生亂,必以雷霆手段將其控制,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張湯說的話很有道理。

天生異象,必會有人拿來做筏,用神異之事,攻擊大漢,圖謀不軌。

畢竟這種手段,實在是太常見了。

大楚興,陳勝王,還沒過去一百年呢。

只是聽張湯的意思,也不過是把這些妖言惑眾的巫覡抓起來,要麽是關進牢獄,要麽是砍殺了事。

這種手法,太過於粗暴。

也不適用如今的狀態。

主父偃出來制止道:

“不可如此行事。”

天幕不是短暫出現,它持續了接近三刻鐘的時間,從諸位大臣來看,至少整個城內的人都看到了它。

如果猜測不出意外的話,天幕可能涉及整個大漢,乃至匈奴境地。

不先考慮匈奴的反應。

僅僅是大漢疆域內來說,應該是所有人都看到了天幕。

如他們這等頗有智慧之人,還能理性思考。

可那些愚民,低層的官吏,必然不知天幕所言何事。

恐慌和茫然的人,涉及全國,能占據九成以上的人口。

而百姓這個時候,迫切的需要有人告訴自己,這是什麽情況。

大漢疆域太大,政令和消息的傳達,是極為緩慢的。

在這段時間內,必然會有心人借著解釋天意的機會生亂。

而更多的巫覡,可能只是因為天象異常,而做出種種對自己有利的猜測,頂多不過是借機謀財而已。

不管怎麽說,這些人,必然會比政府更快的占據民眾們的思想。

若采用張湯的方法,直接粗暴的將巫覡抓走,殺掉,那必然會引發百姓更大範圍內的恐慌。

到時候肯定更加混亂。

不解決百姓在思想上的困惑,事情就得不到徹底的解決。

主父偃很快提出了另一種解決辦法。

他道:

“陛下可考慮祭天。”

天子祭天,昭告天下,將天幕定性為善,是神諭,好事,是對大漢的警示和引導。

如此,其他人也無法借巫覡解釋天意來作祟了。

但祭天也並非完美。

劉徹看了看空空如也的天幕,這般想到。

天幕不可控!

他根本不知道,天幕還會不會出現,下一次會說些什麽。

要是哪天,天幕把老劉家幹的那些破事兒,都提出來數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