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平均壽命

劉徹微微嘆息。

天幕所說的是李廣,可又何止一個李廣!

這分明是大漢如今整個將領層面的縮影。

將領帶不起大軍,只能帶小軍,短距離出塞,又或者在漢土內迎敵,打防守反擊。

不過,即便是面對他們所擅長的防守反擊,也不代表他們能取得勝利。

過往七十多年被匈奴入侵的經歷,已經說明了一切。

連李廣這樣的老將都不過如此,更何況其他的普通將領?

要知道,在小規模本土反擊之下,大漢的物資、兵源、馬匹,其實是非常充沛的!

連騎兵的數量差不到哪裏去。

就像是今年,他能一口氣征調四萬騎兵迎擊匈奴。

其中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本土作戰上,能夠用極低的成本,進行大軍的糧食供應。

騎兵在本土對戰,是不用考慮糧食不足的問題的。

就算是自身糧道被斷,只要繼續前進,去下個城中再征就是了。

可出塞就不一樣了。

塞外茫茫一片全都是草,莫說城池了,連個人影也沒有,上哪兒找補給?

全靠本土在後方設置糧道供應。

那,怎麽設置糧道,配備軍隊保證糧食不會被匈奴劫走?

只能給糧道配備軍隊保護。

注意,保證糧道的軍隊可不能太多哦,他們只會消耗糧食,人太多的話,糧食還沒運到,就被他們吃幹凈了!

還有,千裏運糧,十不存一,若想保證一萬人出征,那要征十萬人做後勤,這些人要怎麽協調,才能怎麽保證他們能不出亂子?

十萬人,可不比十萬頭馬聽話。

累了不想幹活、因為徭役太苦想跑、水土不服病了、死了,感染上瘟疫……種種問題,都能遇上個遍。

當然,事情到這裏還沒完。

如果遇上大雨等意外天氣,導致失期,糧食沒運到到怎麽辦?

恐怖消息,你的大軍在塞外只剩下十多天的口糧,一萬人,沒有糧食的士兵,隨時都會嘩變喲~

就問主將慌不慌。

可這還只是一個糧食問題。

天音說衛青霍去病的功績,已經泄露了大漢采取的什麽戰略手段,即,大規模騎兵軍隊主動出擊匈奴。

那,這樣的大軍出征,在場的將領,有幾個有經驗呢?

莫說大軍出征,僅僅是萬人軍隊作戰,光排隊列陣就能逼死一大堆武將了!

畢竟,軍隊又一定不會在開闊的平地與敵人作戰。

還能有時間擺好陣型,一字排開擺成方列。

怎麽,玩1V1回合制遊戲呢?

事實上,大軍分隊包圍合擊、斷人後路、正面迎敵,攻擊背側,薄弱處等等對戰手段,多了去了!

戰場之上如此瞬息萬變,只能指望主將快速做出對敵判斷。

而主將一旦命令出錯,整個軍隊就要覆沒。

劉徹其實是不清楚這些事物如何具體處理的,也不太清楚萬人以上的軍隊,到底要如何迎敵。

他只是憑借著自己的腦袋稍微細想,就想到了這麽多問題。

而真上了戰場,這些問題能輕輕松松翻個四五十倍。

選錯一個,可能沒什麽關系,兩個也還行,三個,不好意思,你的大軍沒了。

大軍容錯率很低。

因為人太多了,任何一個在百人團隊能容忍的小毛病,放大到萬人身上,那將是一個足以拖垮大軍的大毛病!

所以才會有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啊!

劉徹心中更加唏噓。

大漢無將啊!

畢竟能處理這麽多大事,又能做好戰爭決策的名將,本身就是少有的。

不過,這也說明了,未來的衛青到底有多強。

大將軍職位,是要總攬一切軍務的。

打仗遠遠不僅僅是把吃的送到戰場就可以了,攻城的器械,戰士的兵器,衣服,藥品……各類消耗都是極其驚人的,他是要全權協調這些方面的物資調配的!

而且,誰說一場戰役下來人均一把兵器就夠用了?

刀砍人崩壞了,豁口了,槍頭卡骨頭掉了,戰車被騎兵沖壞……都是常事,一場戰役下來,兵器會出現極大的損耗。

這時候,對兵器修理的迫切,要比糧食的需求還要大!

安排這些已經夠讓人抓狂了,可除此之外,戰後清點軍功,防止貪汙冒領,給有功的將士獎賞,統計戰死人數,發撫恤的大致範圍……

劉徹光想想都覺得窒息。

這麽龐大的軍務下,衛青還能率軍出征千裏,後勤沒掉半點鏈子,只是在具體實施的時候——

想到這裏,劉徹心中一淩。

該死。

李廣絕對不能再進大軍出征了!

他怎麽能逾期把匈奴單於給放!跑!了!

一想起這件事,劉徹就心痛的無法呼吸。

【李廣我就不再提他了。

這事還是司馬遷的問題,孫吳白韓,衛霍李嶽,整個中華上下五千年,有名的軍神就這八位,非拿李廣比,這誰服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