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正國特色”

季思情剛跟艾嫻提過一嘴擔心土地廟會被人搞破壞,沒兩天,瓦當區老文廟旁邊,劃出來要修土地廟的那片兒工地就出事了。

七部這邊得到消息,外勤車急匆匆地開過去,到了地方下車一看,就看見剛挖出地基的空地上擠滿了打著橫幅舉著自制紙盒子招牌、擋著施工隊不讓動工的老頭老太太。

瓦當區是貴安市歷史最悠久的老城區,這片兒有挺多古建築,也是遊客最多的地方,哪怕淡季街面上也常見外地車牌的私家自駕車,時不時的還會有影視劇組過來取景。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古時候這地方就人傑地靈、所以被當時的封建王朝選址建城的關系,瓦當區居然有兩處靈脈……一處在古城墻下面,一處在老文廟旁邊的狀元山山中。

G省的城市特色就是城區裏包著山、山區裏包著城,既然貴安市區的兩處靈脈都在瓦當區,省裏便決定封一位土地神鎮壓城區內這兩處靈脈,土地廟麽也就剛好可以修在老文廟旁邊,這樣一來到老文廟閑逛的遊客、市民順帶著就能過來上柱香。

這個選址是在市電視台和本地電台播報過的,破土動工的前兩天還有不少市民不過打卡拍照,萬萬沒想到居然還會跑出這麽多人來反對抗議……

季思情掃了一眼黑壓壓的老頭老太太示威人群,抽著嘴角看向領隊出任務的老魏。

老魏的嘴角也在抽。

“……現在這個是什麽情況?”老魏強行定定神,看向負責瓦當區土地廟施工的文旅局領導。

文旅局領導用力摸了把臉,灰頭土臉地道:“這幫老人是信教的,說新封的土地神是邪魔邪神,不讓在市區裏建廟。”

老魏&季思情:“……”

瓦當區這個最老的老城區,有道觀寺廟文廟武廟,也有清O寺和教堂。

清O寺和教堂就在一條街上,互相能看到對方屋頂這種情況吧……擱國外可能不可思議,但在正國國內確實是普遍現象……

正國政府嚴令禁止公職人員信教,不過對民間沒這麽嚴格,只要別觸及法律紅線、別影響其他人正常生活,愛信菩薩還是信天主都沒人管;社區裏面也完全不可能發生因為某戶人家信教不信教、信的是不是同一個教就出現排擠、霸淩等匪夷所思的離譜情況(這個在米利堅是常態,也是米利堅和一些歐美國家社區邪O教泛濫的最大原因之一)。

也因為對民間采取的這種宗教自由態度,正國國內仍然存在著一定比率的信教群體;你所在的城市,某條街道、某個不起眼的社區裏面,搞不好就有一群人虔誠地拿著聖經或是聖經魔改的某個版本的教義神神叨叨地念叨著天主上帝,你偶爾會經過的某個路口,沒準兒哪天就會有人遞給你一張傳教的宣傳單。

而這個信教的群體吧,以老年人和家庭主婦居多——人口流出地城市裏的老城區,和留守老人婦女多比較多的鄉村是重災區。

G省工業不發達,哪怕貴安是省會也是人口流出地,老城區瓦當區就住著不少留守老人、留守婦女,信教的人群是其它幾個城區的總和還要多。

老魏搖搖頭,道:“這麽多人攔在這兒,起沖突了難收場,先停工兩天吧。”

文旅局的領導沉痛地點頭……市裏給撥的經費緊巴巴的得儉省著用,停工一天半天的都是損失,但現在這個情況,明顯今天內是不可能開工得了的。

“咱們這也難做,停太久了沒法交代,老魏,勞煩你跟安科長提一句,還要請她多多費心。”文旅局領導又巴巴地請托道。

“我曉得。”老魏簡潔地道。

沒有驚動正中氣十足地喊著口號罵施工隊的老頭老太太們,老魏招招手,讓跟來出勤的季思情等人退回車上。

來出這趟任務的除了老魏和季思情,還有艾嫻、苗代芬這倆新人,拉上車門,老魏就問道:“這事兒你們怎麽看?”

艾嫻皺眉道:“我住的小區裏也有信教的,那幾個老人平時樂呵呵的很好說話,但提起信教就固執得很,他們自家的兒女都勸不住……要是這裏這些老人家真的認為咱們新封的鬼神是邪魔外道,就算這回能勸回去了,回頭他們很可能還會再來。”

艾嫻買的二手房也在老小區,住了這麽幾年下來,別的不敢說多了解,老年人的固執還是有體會的——不管是信教的還是迷信保健品的老人,那真是誰勸都不好使,八頭牛都拉不回來。

信教不是光信了就算數的,時不時就要“善捐”,又是請菩薩像(天主像)請神物神器(十字架、聖水啊、護符)、又是捐錢印刷經書教義,和買保健品一樣是個無底洞,偏偏這些買菜時對幾毛錢斤斤計較的老人,在這兩項上大方到嚇人的地步。

苗代芬在被招募進七部前是個在東明區老街上開舊書店的中年婦女,和留守老人、留守婦女打交道蠻多,艾嫻話音落下她便積極地接話道:“這些信教的也來老街上發過傳單,我和他們打過交道,和底下這些信著了魔的人講道理是沒用的,要我說,還是要找讓他們來鬧事的人才有用,只有那些人才能把他們叫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