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幸運

十月二十九日,周六。

季思情一早去貴安分部打了卡、打掃過衛生,見沒什麽任務要出,便跟安姐說了一聲,騎著小電瓶前往客車站。

坐了一個多小時的中巴車,季思情回到了老家清源鎮。

清源鎮是個只有十來萬常住人口的小鎮,整個鎮子加起來還沒市裏的一片街區大,攏共就兩條主幹道,步行從鎮東的汽車站走到鎮西的石板橋路,只要二十來分鐘。

石板街路是本地人周末時趕集的地方,季思情走進這條熟悉的市集,就有擺攤的姨媽親熱地跟她打招呼:“喲,小思情從城裏回來了?”

“誒,生意還好啊姨媽,我媽今天出攤沒?”季思情笑著揮手。

“出嘞,在石橋那邊。”

在趕集的人流裏穿行了幾分鐘,季思情找到了老媽擺的小吃攤。

季家母女兩個擺的小吃攤前後加起來也幹了十幾年了,熟客很多,趕集的時候尤其忙,老媽見到她回來都來不及寒暄就讓她幫忙給客人包裹卷;季思情也不含糊,挽起袖子戴上一次性手套就忙了起來。

為了盡可能多地賣出東西去,季家的攤子雖小,小吃的種類卻挺多的,有炸洋芋、炸豆沙糍粑、剪粉、甜酒粑,還捎帶著賣裹卷、辣豆腐皮卷、烤小豆腐等本地小吃;其中最受歡迎的,是剪粉和裹卷——這兩種小吃用的米粉皮都是自家蒸的,勁道又爽口,用開水燙過都不會散。

忙過趕集天早上這波客流,閑下來的老媽才有功夫問季思情:“怎麽有空回來,你不是說你找的那份工作沒得雙休的麽?”

“老爸回來了,現在住在我那。”季思情開門見山地道,“張姨給老爸介紹了個在大酒店裏看停車場的工作,老爸幹得還挺好的。媽,你要不要也把小吃攤擺到城裏去?咱家的裹卷和剪粉都挺好吃的,我覺得在城裏擺的話生意應該會更好。”

老爸回來的這五天裏,季思情天天擱老爸耳朵邊念讓他回來看看,奈何老爸那個倔脾氣就是死活不肯聽;為了讓父母和好,她只能回來打老媽的主意。

老媽嗤之以鼻:“他回來幹我什麽事?哦,他在城裏了你就想叫我進城,怎麽著,你還想我去給他服軟低頭?”

“媽——不是的啦,我本來就想讓你也進城的嘛。”季思情撒嬌道,“你曉得我還在兼職做跑腿的嘛,你去城裏做小吃賣,我就負責送,咱倆肯定能賺到錢。”

“我不去,在鎮上擺得好好的,去那種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幹什麽。”老媽氣道。

“那肯定不會,我現在可熟悉城裏了,尤其是東明區,哪條街哪條巷我都認識。”季思情自信地拿出手機,“媽,你看,我幹跑腿認識的熟客有這麽多,你要去肯去擺攤的話,我發條朋友圈立馬就能給你賣出幾十碗剪粉去,咱家的剪粉又這麽好吃,吃過都會變成回頭客!”

老媽聽得有些意動,畢竟鎮上的客流確實不多,除了周末趕集,平時想多賣點確實不容易。

但想到那個一賭氣就跑出去六、七年的老公,她心底那股子氣怎麽也化解不了,板著臉一口回絕。

季思情也沒指望一次就能說服老媽……她可太清楚爸媽的性子了,兩個人是一個比一個倔,反正來鎮上也容易,多使點水磨功夫,總有成功的一天。

鎮上的市集散得早,到下午兩、三點基本就沒什麽人了,母女倆也沒死守,收拾攤子回了家。

季思情從小長大的家就在石板橋路背後的小巷子裏,一棟兩層高、單層約莫有六十來個平方的自建房。

回到家裏沒多久,住隔壁的季奶奶聽說孫女回來了,便杵著拐杖過來看她、

季奶奶快八十歲了,精神頭倒是還很好,嗓門兒也很響亮,進門就大聲問:“小思情,你家爹嘞?”

“我爸在我那住著呢,奶。”季思情連忙又把季爸爸的情況給奶奶說了一遍。

聽說兒子都到貴安了還是不肯回家來,季奶奶有點兒生氣,用土話罵了幾句,又沖季思情的媽媽道:“小金蘭,你也莫要跟那倔驢賭氣了,都好多年的夫妻了,又不是不曉得他的性子……”

季思情的老媽大名叫王金蘭,婆婆勸她的話這些年就沒變過、仍舊是老一套,無非勸她服軟低頭罷了,她聽不進去,但也不想和個快八十的老人計較,就默默地收拾出攤工具,一句話也不肯接。

季奶奶拿這個兒媳婦沒啥辦法,話說多了老人家也膩得慌,索性懶得管,轉頭關心孫女:“你前陣打電話給你媽說,你在城頭找到了個好工作?還是國家單位?”

“誒,奶,我運氣好,遇到貴人給我介紹了工作。”季思情喜滋滋地道。

季奶奶以前只重視大伯家的堂弟小龍龍,季思情記得自己小的時候奶奶是不怎麽理她的,直到她後來學習成績很好、考上了市裏的重點初中,奶奶才拿正眼兒瞧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