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六十大壽

雪竹晴日帶著新來的兩個丫鬟, 去清點東西記單子,記好之後便搬到蕎安軒去,夫人給添置了好些東西, 有些用不到了,就得歸到庫房裏了。

放到庫房的也要記上,不光記名字,還得記擺在哪兒,日後姑娘嫁人了, 這些都是要做嫁妝的, 當然, 也是怕下人手腳不幹凈。那麽多東西, 若是不記, 丟個一兩件也發現不了。

如今丫鬟多, 足足有八個, 根本不用李嬤嬤做什麽, 只看著這群丫鬟忙活就好了。

今日燕明蕎要上課, 不過就一節, 等她回來大件東西估計已經搬好了, 比較珍貴的衣裳首飾、錢匣子……得等她回來再搬。

庫房的東西攢了三年多,差不多給占滿了, 不過蕎安軒的庫房更大,這些東西放進去後還有很大的空余呢。

寧湘帶著正院的丫鬟來幫忙, 來來回回的, 沈氏站在窗前,靜靜看了許久。她記得當初明蕎來正院的時候, 吃過晚飯, 就留下了。

那會兒屋子已經收拾好了, 什麽都不缺。是李嬤嬤和兩個丫鬟回去收拾了衣裳首飾,過來就一人一個包袱,這不知不覺間,都有這麽多東西了。

是長大了。

多是用過穿過的衣裳,這些不必扔,日後看看留作念想也好。大件的擺件,差不多一兩年就換一次,各種字畫筆墨,有長輩給的,也有哥哥姐姐們送的。

而燕明蕎這幾年跟著管鋪子做生意,自己手裏也存下了不少銀子的,沈氏輕輕嘆了口氣,她想得很明白,女兒大了,不能總和她住在一起。

但還是舍不得,哪怕就在一座府上。

寧夏見沈氏神色傷感,開口道:“五姑娘一會兒回來了,看蕎安軒布置得那樣好,心裏鐵定歡喜。”

姑娘長大了,從那麽小一個,連字都不識,變成如今這樣,識字懂禮,能幫襯著管家理賬,這便極好了,以後總歸是要嫁人的呀。

再看四姑娘,雖然也出落得亭亭玉立,可跟養在正院的姑娘是不一樣的。

沈氏也笑了,她道:“嗯,她那邊小廚房尚沒開火,以後不去壽安堂吃,就來正院。不過還是留意著,她愛吃辣的,找一個做早食新鮮的。”

還是盡快找個廚娘,這看書餓了也有吃的備著,不然總這邊送或是往大廚房跑,味道也差了不是。

燕明蕎尚且不知沈氏的打算,她就想去母親那兒,反正每日就一節課了,她不用那麽著急地吃飯。

陪陪母親祖母他們多好呀。

她算過,她最多也就在燕國公府待六七年,也就能吃幾千頓飯而已,吃一頓少一頓的。

下課之後,燕明蕎沒去蕎安軒,以前看過,便不覺得多稀奇。

屋外丫鬟忙忙碌碌,燕明蕎就坐在沈氏旁邊,母女倆一個看賬本,一個看書,互不打擾。

等吃過中午飯,燕明蕎又把書拿出來,沈氏道:“快回去睡覺吧。”

燕明蕎道:“我想今日中午在母親這兒睡,等晚上我再回去。”

燕明蕎抿著唇,沈氏不答應她就一直不走,沈氏拿女兒沒辦法,留下睡了中午覺。

等到晚上,燕明蕎沒用催,乖乖就走了,其實,不舍歸不舍,能一個人出來住,有自己的院子,她心裏還是有幾分歡喜的。

其實長大不僅僅意味著分別,還意味著懂事,意味著她能為母親分憂,能為母親遮風擋雨,她長大了,可以做母親的依靠。

這樣想,長大也不是一點好處都沒有。其實就算她不想長大,日子不也要一天一天過下去嗎,哪怕想閉著眼,害怕一天天黑天明,但太陽還會落下升起。

既然如此,那就多陪母親,好好長大,為國公府出力。

姑母看著就很年輕漂亮,姑母還說少操心,每日高高興興的,就能這樣。她幫母親分憂,有人讓母親生氣,把這些人送走,這樣不就行了。

燕明蕎在屋裏轉了一圈,跟上次來沒什麽不同。

就是窗前多了把琴,是母親送的。

姑娘家到年歲搬院子,不算什麽大事,但寧氏和許靜姝還是送了禮物過來。寧氏是這麽想的,平日裏燕明蕎孝順得多,好吃的好玩的沒少往壽安堂買,她那些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幹脆給喜歡的孫女。

寧氏送了一幅字畫,還攛掇著老國公送了兩方好硯台,東西是讓丫鬟送去的,畢竟孫女孫子不少,看不見還好,看見了難免爭長道短的。

許靜姝能想到的就是送貴的,越貴越好,就找人打了一套羊脂玉頭面。

花的銀子和鋪子分成比還差得遠呢,畢竟她一個當嫂子的,送東西不能把婆婆祖母比過去,但也是她的一份心意。

燕明蕎通透,知道嫂子這樣恐怕是因為分成的事,所以隔段日子就往她這送東西,恨不得把分去的銀子還回來。

當初給分成完全是因為他們是親兄妹,她覺得兄妹間應當互相幫扶,不然為何不給燕明茹呢。要是來來回回,還有什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