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彈劾(第2/3頁)

到了姜濯,倒是生出如普通百姓一般的隔代親了。

別人怕弘安帝,姜濯是不怕的,他眼裏弘安帝是無所不能威風凜凜的,老了也是全天下最帥最酷的老頭,是他最崇拜的人。他現在依舊記得小時候弘安帝抱著他看大岐輿圖,揮斥方遒的風姿神采。

既然說了要寫,他便要動筆,絕不能只是說說,不但要寫,還要寫得夠好,第二天他還拉著盧舟幫他一起想。

如何網羅到更多的人才?

這本就是一個很常見的經典考題,姜濯吃了一次炒菜就來了靈感,讓盧舟又震驚又佩服。

是他從沒想過的思路!

盧舟忍不住道:“阿濯你是如何想到的?”

姜濯:“嗯?”

盧舟:“我就想不到。”

他明明吃了那麽多年!

盧舟嘆服加星星眼:“阿濯你好聰明呀!”

姜濯忍不住一陣飄飄然,大受鼓舞,慫恿盧舟一起瞞著賀承業,也不要問顏君齊,靠他們兩個自己寫,看能寫出什麽樣的成果來。

盧舟自然應允,興致勃勃給自己加作業。

他們兩個湊在一起忙著想怎麽寫文章,戶部和京兆衙門正緊鑼密鼓的搞調研。

翰林院的新翰林們也被兩個衙門一起借走不少人,無論是登記還是統計,這些新晉翰林們都能幹。

只不過讓翰林們深受打擊的是,他們不但算不過戶部的前輩,而且還算不過京兆衙門的吏員。

雖說術業有專攻,大岐官和吏全然是兩個系統,但自己寒窗苦讀多年,從地方到京城,層層選拔,從上萬人中脫穎而出,卻只能幹抄公文、跑腿、算賬的工作,還是挺打擊人的。

這就夠受挫了,誰知就是這樣的工作,他們做起來竟然不如一個連秀才都考不上的吏員,更受挫了!

有人受不了這個打擊,一天就提出要回翰林院。

他們本就隸屬翰林院,別的衙門借人也要講你情我願,他們不想幹,戶部也不能逼著他們幹。

不過,只要現任的戶部尚書和戶部侍郎還管著戶部,現在撂了挑子的翰林,往後也別想進戶部了。

離開的有人惶恐,有人不服,也有人滿不在乎。

榜眼梅孟希就很不在乎。

他早有心儀的衙門,一心只想去吏部,壓根不在乎戶部的威脅,京兆府那就更不在意了。

宗探花和賀頌之倒是沒走,戶部原本沒找他們倆,這兩人各有門路,想來是不願意隨他們成天往南城跑的,不想兩人竟然都主動要參與。

主事便每日帶著他們兩個和顏君齊往京兆府衙門跑。

上街登統店鋪的賬目這事不需要他們幹,他們臉皮太薄,文縐縐和那些鋪子說半天,人家也不見得願意給他們看。

還是京兆府的官吏們過去好使。

縣官不如現管,南城的大小商鋪沒有不認識京兆府衙門官差的。

賀頌之、宗鴻飛等人出於好奇去旁觀了兩次,頓時對基層小吏與百姓的相處方式又有了新認知。

尤其是出身於名門望族,從小活在象牙塔,錦衣玉食飽讀詩書的翰林,自信滿滿的嘗試,灰頭土臉的回來。

他們過去文縐縐的詢問,卻慘遭人生頭一次被人嫌棄啰嗦、礙事,人家根本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麽,只覺得他們耽誤人家做生意……

總之,很刷新認知。

不過也有適應很快的。

那些出身較低,需要耕讀的翰林,或是戶籍距離京城甚遠,一路靠自己走來的翰林,大多都能很輕松的和京中商戶、百姓搭上話。

其中顏君齊就是翹楚。

讓同僚們十分納悶兒,這位狀元之才、探花之貌的高冷傳臚,怎麽和商戶聊起來如此嫻熟,算起賬目來比京兆府專門的算吏還快。

他甚至和算吏商量一番後,還更改了統算用的單子,戶部看後,連戶部都開始用了。

翰林們:“……”

他們懷疑隆興那個窮地方學念的書和他們不一樣。

是不是隆興的書院也教算學?

顏君齊算賬目飛快,沒幾天便被扣在衙門做統算,不用,也不許他再滿街跑了。

顏君齊順勢接了京兆府衙門與戶部的對接工作,將兩處衙門因格式、統計方式等瑣碎細節對不清的活兒包攬下來。

兩衙門對接人深知這活兒多叫人抓狂,再看顏君齊,更覺得他們陛下眼光毒辣,小顏傳臚,身具外在美與內在美,話少,能幹,記性好,一個人幹著三份兒活,還從家裏給大夥兒帶吃的。

怎麽看怎麽都比宗探花好看多了!

眼看顏君齊只是本本分分幹活兒就深受兩道衙門同僚喜愛,賀頌之、宗鴻飛都忍不住羨慕不已。

“你猜他是不是就奔著戶部去了?”閑暇時,宗鴻飛問起賀頌之。

賀頌之搖搖頭,他不知道,“君齊很適合戶部。”

“是呀……”只殿試那番表現已經夠令人吃驚了,沒想到實幹起來,他表現的比殿試時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