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五章 不知最好(第2/4頁)

董仲舒嘀咕了起來,拿起了面前的東西,起身就往外走。

這些人卻不敢再攔著他了,眾人其實也不是沒想過動手,畢竟辯論的終極是持劍辯論,可這廝卻得到了某位大人物的庇護,過去有幾個黃老擋住了董仲舒的道路,以多欺少,將董仲舒打傷了,隨即就是迎來了某位大人物的瘋狂報復,領著人將他們打的不成人形,最後丟在了太學門前,連廷尉都被驚動,最後卻不了了之。

就太學裏的這些人,還是惹不起那位大人物的。

當董仲舒剛剛走出太學的時候,一個貌不驚人的年輕人擋在了他的面前,好奇的詢問道:“你就是董仲舒嗎?”

董仲舒打量著面前的這個人,在他的身上卻沒有發現什麽敵意。

“正是,閣下有何吩咐?”

韓安國輕笑了起來,朝著他行禮,“來到長安之後,多次聽到你的名字,今日終於有機會相見……”

說出了自己的身份後,董仲舒也是趕忙回禮,“原來是梁才,我也曾多次聽到您的名聲。”

兩人就走在了路上,邊走邊聊。

“整個長安的年輕士子裏,就您的名聲最大,我看到長安的報紙上天天都有您的文章,還有很多對您的評論……我認真的看了您的文章,卻有些不太明白的地方。”

“哦?”

“您為什麽如此執著的想要兼並百家的學問呢?為什麽不任由他們自行發展?”

董仲舒平靜的說道:“大漢的大一統,還得完成思想上的大一統,這一點您不可能想不到。”

“思想上的大一統,就非要消滅其余的所有學派嗎?”

“並非是消滅,也不是黃老的吸納,而是駕馭,必須要有一個主流思想來率領諸多學派,為什麽不能是我們儒家呢?”

“儒家的包容性,教化性,都是諸多學派裏最為強悍的,當今的陛下,開辟了一個偉大的時代,他要整合全天下,讓天下成為一個整體,除卻儒家,沒有哪個學派能為他做到這一點……我如今的學問主張,來自於陛下的需求,而我的想法,是圍繞著陛下來進行的,您大概看了我昨日所寫的文章,限制豪強大族,這並非是儒家本身的主張,但是結合仁,就能輕易衍生出來……仁是所有道理中最實用的那一個,也是最……”

董仲舒緩緩說起了自己的想法,按著他的理論,不是他的主張需要皇帝的扶持,而是皇帝需要他的理論來整合天下。

“諸多學派裏,除卻太子之外,沒有人發現時代已經與過去不同了,大漢並非是秦國,不是春秋,不是堯舜禹,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是一元一體之時,他們都在用過去的想法來看待,不曾將天下當作一個主體……”

韓安國驚訝的看著這位比自己還年輕了很多歲的少年郎。

跟遇到浮丘伯一樣,這是他第二次被人用學識來折服,這位年輕人的臉上沒有半點的張狂,甚至都看不出屬於學問家的那種野心,只是充滿了激情,董仲舒說起了一個又一個的想法,都是圍繞著當今的皇帝,結合當今的實際。而當韓安國跟他問起了太子的時候,董仲舒做出了自己的評價,“太子並非是為了黃老,而是為了自己。”

“他只是需要一個能隨意為自己所改變的學派而已,黃老會在他的時期達到巔峰,無人能敵,但是往後的發展未必就能比得上儒家……”

兩人交談了許久,不知不覺的走到了董仲舒如今的居住地,韓安國卻意猶未盡。

“往後我在夏,君在代,我會在夏國推廣我的學問,向陛下證明儒家之能,定然能整合當地那些部族,而到時候,我們肯定會常常往來,您不必擔心。”

董仲舒對自己的未來倒是很有信心,他這些時日裏,除卻學習百家的學問,還特意學習了北方諸多胡人的言語風俗,就是為了以後的儒家實踐而做準備。

兩人站在門口,又聊了許久,韓安國詢問道:“還有一件事,我聽聞趙綰等人因為您的想法而有了錯誤的認知,他們會遭受什麽樣的懲罰呢?”

董仲舒平靜的說道:“浮丘公為人良善,一定會合理的安排好這件事,您不必在意,或許將來還能在代夏之間碰到這個人呢。”

而此刻,他們口中的趙綰,正跪坐在浮丘伯的面前。

趙綰此刻沒有了當初的模樣,整個人看起來都是那麽的頹廢,眼神無光,失去了光澤,變得沉默寡言,經歷了這般打擊,他沒能像韓嬰那樣迅速振作,反而是深深陷在自己的世界裏,無法想明白其中的道理。他不知道,自己明明是為了儒家的未來而奮不顧身,為什麽得不到其余大儒的支持,甚至所有人都要來訓斥他。

浮丘伯放下了手裏的書,顫顫巍巍的看著面前的徒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