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上元燈會

春盤和春卷是一同上新的新菜, 也不知是誰蹭誰的熱度,總之兩樣都賣得不錯。

熱熱鬧鬧進了一批時令鮮蔬,在春盤和春卷的包圍下, 酒樓迎來了第一個上元節。

本朝上元節的過法很熱鬧, 人們要觀看燈展,要欣賞百戲, 還要吃各種節令小食,什麽諸色龍纏、琥珀餳、宜利少、糖瓜蔞, 都要擺上食案。

因著過節,林稚便把每桌必上的酸甜果子換成了這種甜蜜的小食, 很得食客們的誇贊。

除了各種糖果,乳糖圓子和澄沙團子同樣必不可少。

乳糖圓子和澄沙團子都是湯圓, 區別在於餡料不同, 一個用糖霜做餡兒,一個用紅豆沙做餡兒——這點倒是和後世一樣, 豆沙湯圓。

“今日上元,殿下用些圓子吧?”

林稚推薦道, “除了乳糖和澄沙餡子,還有一道黑芝麻餡圓子。”

七皇子一大早趕到酒樓,就是為這些圓子而來,聞言道:“早聽說店主郎君會上些特別的節令飲食,端午的鮮肉粽子、中秋的冰皮糕餅, 如今看來, 還有上元的黑芝麻圓子。”

林稚笑了笑,“這黑芝麻圓子也是甜口的, 其實算不得創新。”

“當然算得!”七皇子道, “不然之前怎麽沒人想起用芝麻做餡?”

林稚笑了笑, 去廚房給他煮湯圓了。

湯圓已經提前包好,放地窖裏冰鎮著,能保存好幾天。此時取出,能直接下鍋開煮。

七皇子很大氣地把三種餡料的湯圓都點了一遍,片刻,三只小碗端上來,不用特意區分,就能分清各自的餡料。

通體乳白的是糖霜湯圓,白裏透紅的是豆沙餡,白裏透著黑的則是黑芝麻餡兒的湯圓。

林稚道:“這澄沙圓子甜味兒最淡,其次是芝麻圓子,乳糖圓子的甜度最濃,殿下最好按照這個順序吃,不然容易淡了味道。”

七皇子應道:“還是店主郎君細心。”

他先喝一口圓子湯,淡淡的甜,微微粘稠,這算是開了胃。

接著又按林稚所說,先吃那澄沙圓子,果然淡甜可口,又咬了一顆黑芝麻圓子——黑芝麻磨得細膩無比,又甜又軟。

七皇子連吃了好幾個,只吃得快要飽了,這才用勺子舀著乳糖圓子吃起來。

他沒想到,幾顆簡簡單單的圓子就能讓自己吃得如此滿足,忍不住道:“每次來小郎君這裏,都比在宮中吃得還要多。”

林稚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這點廚藝自然和宮中大廚無法相提並論,但有一點確實比宮中好,便是沒那麽多規矩,甚至可以說是沒有規矩。

這大概才是七皇子吃得好的原因。

林稚笑了笑,沒說話。

吃完湯圓,七皇子和林稚聊起天來,“那日母親回去,很是誇了一番店主郎君所做吃食,說‘精致討巧’,甚至比宮裏的禦膳還要好呢。”

見對方臉上的喜悅神色不似作偽,林稚就知道,梁皇後確實沒有告訴七皇子自己的身份。

這樣也好。

他笑道:“娘娘謬贊了。”

將入夜時,孟瓊舟也來吃了這碗黑芝麻湯圓。

林稚看他吃下一顆,忍不住問:“怎麽樣,甜不甜?”

孟瓊舟感受了一下齒間甜香的味道,回答道:“沒有你甜。”

幾次三番被他這麽逗,林稚早就沒那麽容易羞了,反撩回去,“那晚上給你嘗嘗好不好?”

“嗯。”孟瓊舟道,“既然阿稚說了,定要好好嘗一嘗。”

林稚低頭舀起湯圓,不說話了。

吃完湯圓,兩人去三樓茶坊看戲。

為了應上元節的景,林稚特意讓鄒郎君變動了說書內容,這幾日的戲都是《張生彩鸞燈傳》。

據說從前有位李姓娘子,因不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上元出遊時將自己的香囊和紅手絹扔了出去,上繡一句話,“得此物有情者,來年上元夜乾明寺殿前雙鴛鴦燈相見”。

也真是巧,一位姓張的書生拾到香囊,第二年上元節,他果真依約守在乾明寺門口的雙鴛鴦燈前,赴那位李姓娘子的約。

二人一見傾心,隔日晚上就私奔到臨安城,開始新生活去了。

雖然故事的真實性有待考究,但起承轉合都有了,又很具有戲劇性,再加鄒郎君說得聲情並茂,茶坊的客人都聽得很帶勁,甚至還有人加錢讓他再講一遍。

聽完這個故事,林稚忍不住道:“如果我是那位李姓娘子,肯定不寫什麽來年,直接寫今年上元節。”

說完,他問孟瓊舟:“你覺得如何,這位‘張姓書生’?”

看著他唇邊噙著的那抹壞笑,孟瓊舟放下茶盞,在茶桌底下握住他的手,“能早些擁佳人在懷,自然是好的。”

林稚輕輕撓了撓他的手心。

孟瓊舟卻不為所動,任他手上動作亂動。

林稚好奇:“你不癢嗎?”

“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