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雞絲涼面

過了涼水的嫩雞脯肉撕成細絲, 和煮好的蕎麥面面條、切好的黃瓜絲拌在一起,澆上芝麻醬汁,淋上熱油, 秦夫人欽點的“雞絲涼面”就做好了。

說是欽點其實不太準確, 陳平來訂餐時的原話是這樣的——

“最近正逢苦夏,我家夫人胃口不大熨帖, 吃不下飯食,不知小郎君這裏可有什麽清淡爽口的飯菜?”

於是便有了這道雞絲涼面。

不光秦夫人因為天熱身體不適, 這幾日來店的食客也經常抱怨。

“今年的天兒也太熱了……百年罕見,百年罕見啊!”

“誰說不是呢?我家大姐天天夜裏熱得睡不好覺, 每晚都吵著要她娘搖扇子。”

“還有這街上的食店,本來就挨著庖廚的木炭明火, 有的竟連冰鑒都舍不得放, 真是……幸虧林氏這裏涼氣夠足。”

“是啊,還好店主郎君在堂內放了不少冰鑒。”

林稚聽了之後, 又默默往冰鑒裏放了幾大塊冰。

借著天氣炎熱的光,雞絲涼面甫一添進食單, 立刻得到了食客們的廣泛關注。

烈日炎炎的夏日,一碗嫩滑爽口、鹹鮮酸爽的雞絲涼面下了肚,只覺開胃消熱,渾身的暑熱都平息下來。

再加上酒樓裏的荔枝楊梅冰飲、冰雪冷元子、乳糖真雪、雪泡縮皮飲,還有那冷氣十足的冰鑒……客人們都覺得這裏就是舌尖上的避暑山莊。

其實符合“開胃消熱”要求的還有前些天偶遇的蕨根索粉, 很適合夏日吃。

林稚原想著把它也引進菜譜, 特意又去那處攤位看了看。誰知舊貌換新顏,賣蕨菜的小夥子搖身一變, 成了賣皮蛋的小姑娘。

問了小姑娘, 才知道那賣蕨菜的小販回了洛陽老家, 不知什麽時候再回來。

“不知什麽時候再回來”,竟給那平易近人的酸辣蕨根粉帶了點“飄飄何所似”的詩意。

有時人生的因緣際會就是這麽不講道理,前一日還隨處可見的小食,也許今日就成了絕版。

感嘆著世事無常的林稚又從小姑娘那裏買了些皮蛋。

沒了蕨根粉不要緊,還有味道相似、做法也更簡單一籌的吃食在等著他——涼皮和涼面。

晶瑩剔透的涼皮一條一條疊在碗裏,嫩綠的黃瓜絲和面筋塊兒夾雜其中,攪勻香噴噴的油辣子,吸溜一口,醋香、蒜香、辣香一股腦兒地跳躍在唇齒之間,身心都愉悅起來。

前世林稚家門口附近就有這樣一處涼皮攤子,他眼睜睜地看人家從擺攤到開店,從開店到買房,靠的就是這一碗碗小小的涼皮和涼面。

這時候蕨根澱粉不易得,做涼皮的生粉卻是隨處可見。

街市上賣生粉的商販食鋪不要太多,但為了保證原材料的品質,但凡能親歷親為的,林稚從不假手他人。

等待陳平來取雞絲涼面的這段時間,他開始動手做涼皮涼面。

洗面、沉澱、熱水燙皮,擔心翻車,林稚先從平底盤中取下一片燙好的涼皮,切成條嘗了嘗——盡管什麽調料都沒放,但筋道爽滑無比,是記憶中的感覺。

涼面區別涼皮最後一道制作工序,需將澱粉從漏粉勺中漏出成形,對火候掌握要求較高。

因前幾日做過蕨根粉,做起涼面也算順手,不到半刻,滿滿的一鍋粉就成了型。

涼皮涼面放水中冷著的時候,陳平來取雞絲涼面了。

“家中有事,讓小郎君久等了。”陳平笑眯眯道。

“無妨。”林稚將放了雞絲涼面的食盒遞過去,“秦夫人若是覺得暑熱難消,陳管家可以再帶些杏酪飲和冷元子回去。

提到冷元子,他繼續道:“上次孟少卿來時也吃了冰雪冷元子,說味道‘清甜涼爽’。母子連心,說不定秦夫人也會喜歡……就是不知夫人吃不吃得涼。”

“吃得是吃得。只是……”陳平話鋒一轉,“小郎君剛才說,我家阿郎吃了冷元子?”

“是。”林稚點點頭,“怎麽了?”

“沒什麽。”陳平若有所思地搖搖頭,“只是阿郎從前從來不吃這些冷食,連看都不會看一眼。”

林稚“啊”了一聲,想起店內食客那句“今年夏天熱得百年罕見”,找到理由:“許是今年的夏日格外炎熱。”

陳平笑了笑,“或許吧。”

送走陳平,涼皮涼面也晾得差不多了,林稚把這些彈潤的面皮撈出控水,拌上面筋和黃瓜絲,芝麻醬汁、香醋、蒜水和芥末油兒倒進去,招呼沈小七他們過來。

或許是天氣炎熱,又或許是年輕人本就愛出汗,沈小七和阿青兩個人活似剛出水裏撈出來一般,阿藍稍好一些,但也沒好太多。

林稚把距離最近的冰鑒拉過來,試圖讓他們涼快點,“怎麽出了這麽多汗?”

“比起這個。”沈小七擼起袖子擦了擦汗,“我更想知道阿郎你為什麽一點汗都不出,明明也幹了這麽多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