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認祖歸宗3

太後楊閣老等人都是狡猾之徒,光靠俞州一個人深入虎穴,當然不可能將其扳倒,否則那般輕松,文德帝怎能還留對方到現在。

而這些年文德帝雖一直被楊閣老、杜閣老兩方勢力壓制,但也不是什麽都沒有做,早就往雙方勢力滲透了不少棋子,此刻提點楊閣老等人,暗指俞州是“突厥人”身份的老者,就是其中最大的之一。

這老者是楊氏的族老,多年來一直忠心耿耿的為楊氏付出,是二皇子勢力爭位財政的支柱,原本是絕對不可能被策反的。

但可惜的是,楊氏嫡支太不做人了。

當年楊氏安排老者隱姓埋名去經商發展,給楊氏提供支持皇子的財路時,因為擔心庶子將來背叛,為保險起見,竟然用嫡系的孩子,換走了老者的孩子。

想著將來老者這個庶子要是有異心,他們就能告訴孩子身世,孩子是嫡系的血脈,肯定會向著他們。

至於老者當了一輩子的冤大頭……不過不受寵的庶子罷了,誰在乎?

這個就是三妻四妾的後果,嫡庶之間從來都是對立,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古代又沒有親子鑒定,滴血驗親更不靠譜,換孩子戴綠帽的事情,實在是太正常了。

就像文德帝沒有想到麗妃太後膽子那麽大,竟敢混堯皇室血脈一樣,老者也沒有想到楊氏竟然對他這麽過分。

他忠心耿耿的為楊氏付出多年,為的是什麽?不就是想為兒孫奔個好前程麽,結果搞了半天,他全為別人做了嫁衣裳。

難怪楊氏那麽多的庶支,嫡系就對他這一支庶脈好,對他的兒孫處處照顧,他原本還以為是自己的勞苦功高,被家族看到了付出,甚是欣慰。

敢情從頭到尾他就是個冤大頭。

他把別人的兒孫養得身嬌肉貴,而他自己的孩子,卻差點死在嫡系手中,即便幸運的活下來,卻也成為了世道底層,吃盡苦頭。

他僅剩的兩個親孫兒孫女,更是淪落為街頭乞丐……

如此真相,老者怎能不恨?怎能還能忠心?

一個家族的延綿,最重要的除了人才,就是家風,家風不正注定後患無窮。

楊氏這顆傳承百年的世家大樹,外表看似生機勃勃,實則內裏早已腐爛,只需要合適的機會用力一推,大樹自然傾倒。

可惜這些,一心撲在爭權奪利上的楊閣老並沒有注意到。

……

不過,正所謂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先前就說過了,楊閣老是個疑心很重的人,他雖信了老者的話,但這麽重要的事情,當然還是只有自己親自驗證過,才能夠放心。

畢竟老者對楊家忠心,並不代表老者辦事就不會出錯。

所以和太後等人商議決定後,楊閣老便一邊和俞州這邊周旋,一邊暗中派人去確認俞州突厥人身份,到底是不是真的。

而對此。

文德帝和俞州早就做好了準備,文德帝早早就讓人把俞州的“突厥人”身份線索安排了下去,就等楊閣老上鉤。

俞州更是因為穿越前到處旅遊,親生體會過草原民族的生活習性,再加上過目不忘的記憶力,在極短的時間裏就把突厥話給學會了,短暫的欺騙下楊閣老派過來試探的探子根本不成問題。

事實上,還因為他實在扮演得太好,差點讓文德帝都忍不住懷疑他是不是真的突厥人了。

但好在看俞州拿出來的好東西實在太多了,尤其是火藥這種國之重器,安排這麽個細作顯然虧太大,所以文德帝也就是想想而已。

看在俞州對兒子的心意,以及對朝廷的忠心上,文德帝即便猜出來俞州確實可能有些秘密,卻也沒有再深究……

因此。

在這番布置中,楊閣老多番調查,最終確定了俞州突厥人的身份。

人總是對於自己費心費力調查的事情也更為相信,心裏有了把握後,楊閣老終於結束和俞州的周旋,正是表示聯盟。

一群人開始積極的為奪位之事籌謀。

京城百姓並不知道朝廷中的這些暗潮洶湧,還在因為喬楠的遇害而議論感嘆著。

原本喬楠遇害其實跟他們沒什麽關系的,說到底大家就是都是陌生人而已,誰會為一個陌生人的出事多傷心欲絕?

可喬楠和倆孩子的“死亡”,大大打擊到了喬家,喬家全家陷入悲痛之中,喬家的茶樓、酒樓、娛樂報等產業,自然也紛紛暫停營業。

喬父的酒樓還好些,京城還有其他美食,可最精彩的話劇和娛樂報,卻只有喬家有啊!

如今京城百姓已經習慣了看娛樂報,看蓬萊茶樓的話劇,突然沒有了這兩大娛樂,真的很不適應。

而和喬家交好的朋友,更是為喬楠和倆孩子的遭遇傷心。

錢保保幾人前些日子已經陸續生產完,最近都在坐月子,聽到如此噩耗,幾人連身體都顧不得,全都跑到了喬家來詢問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