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初露鋒芒9

對於《梁山伯與祝英台》這個故事的情節,喬楠倒是並沒有修改太多,人物的人設,以及大部分情節基本還是都跟原故事一樣。

他就是修改了一些細節,讓其更符合當前景朝的情況,以及增加了很多點撥哥兒女子的名言金句。

當然,這些名言金句還是由俞州提供,主要是古代的思想還未全面覺醒,根本沒有幾句鼓勵哥兒女子勇敢獨立的話。

喬楠希望能夠用這些話劇故事,傳播一些思想出去。

京城百姓還是第一次看見話劇這麽新奇的表演,都很是興致勃勃。

而茶樓舞台上的表演內容,就像剛才夥計傳唱的目錄名字,是大家小姐祝英台,和家裏鬧著要女扮男裝去書院讀書。

對此,茶樓中客人自然是兩種看法意見。

部分覺得祝英台的想法真是荒唐胡鬧——這是大部分男客和少部分女客。

部分卻是覺得祝英台才情出眾,又特別有想法,讓人欽佩傾慕——這就是大部分女客和少部分男客了。

而故事中,祝英台的父母就是覺得此舉荒唐胡鬧。

哥兒女子怎能進入書院讀書呢?

對此,祝英台自然要反駁,

“哥兒女子怎麽就不能去書院讀書了?讀書乃教化民眾,開智明理之事,難道我們哥兒女子就不需要講理明事了?”

“爹爹你總說女子哥兒頭發長見識短,見識不就是從書裏學的,從外面看的嗎?不讓我學,不讓我看,我如何能有見識?”

茶樓中的客人聞言紛紛點頭,覺得很有道理,包括部分迂腐的男客們雖不服氣,但也不能反駁這話。

故事中祝爹也是氣道,“書院之中都是男子,你一個女兒去讀書,這是何禮教?更是對先賢聖人的玷汙!”

然後祝英台又反駁了,

“禮教是教我自律自束,不是教我變成無知愚民的,都說有教無類,為何書院可以無視學子的門第出身,就不能無視學子的性別?”

“這叫什麽有教無類?我只是想讀書而已,如何就玷汙先賢聖人了?”

然後,飾演祝英台的演員滿臉堅定走到台前,對著台下茶客們自信的揚起頭顱。

高聲朗道,

“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於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①

“我輩哥兒女子不輸兒郎!”聲音擲地有聲,內容穿透人心。

在這一瞬間。

無論是否贊同祝英台行為的茶客們,都為之而震撼了,尤其是在場的哥兒女子們,心情激蕩不已。

雅座上,文德帝也是心中激動,看向喬楠,“這也是你心中的想法?”

喬楠笑著點點頭,這話不是他說的,但他心裏確實也是這般想的。

和俞州成親之後,他真的學到了很多很多,想法也改變了很多很多。

話劇故事還在表演,祝英台成功說服家人女扮男裝去了書院。

接下來就是梁山伯出場。

《梁祝》這個故事講的就是性別階級的碰撞,裏面除了哥兒女子的覺醒反抗精神,當然也少不了寒門與世族的等級差別對撞。

說實話,如果不是知道自己的親生父親是皇帝,對方還很寵愛自己,李承巍又說了那麽一番話來提點,有天下之主的支持。

喬楠也是不敢將這種故事搬到茶樓舞台上來表演的,因為很容易觸碰世家勛貴的神經。

其實很多道理,古代人難道真的不懂嗎?只是因為身處高位階級的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不允許有些思想的出現而已。

這也是喬楠在府城的時候,除了專門搞孫知府的《換子記》,其他話劇故事都是神話背景的原因。

茶樓中,話劇故事還在繼續。

祝英台和梁山伯相識後,一起進入書院讀書。

然後,在夫子上課分座時,兩人身上就出現了天差地別的待遇。

夫子問,“你們是坐牛車還是馬車來書院?馬車是幾匹馬?書童小廝各帶幾人……”②

祝英台答:“我坐的是馬車,兩匹馬拉車,書童小廝各五人。”

梁山伯答:“我坐的是牛車,只帶了書童一人。”

然後,兩人就一個坐到最前排,一個坐到了最後排……

看到這裏。

茶樓中的茶客們,無論男女都沉默了,因為大家都體會到了其中深深的階級差距。

有出生寒門的讀書人忍不住當場聯想到自己曾經受過的類似委屈,眼眶有點發紅。

其實這個時代,像青山書院那種,夫子對待世族寒門學子態度都差不多的書院,真的是少數。

根據身份地位區別對待,這才目前時代的常態,所以,現場才會有好些人感同身受。

不過很快,故事情節就又歡快了起來,活潑調皮的祝英台,沉穩上進努力的梁山伯,都非常讓大家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