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府城書院18

有些事情就是禁不住仔細想的。

當初周家和周氏族人,沒有懷疑鄭家有問題,主要是鄭家真的死了人,還是死的年輕力壯小夥子。

他們周家又不是什麽大富大貴之家,閨女哥兒也不是天仙,鄭家沒必要為了訛詐他們家,就把自己親兒子弄死不是?

因此,盡管當年隱隱覺得太巧合荒唐了些,周家人卻還是接受了現實。

如今發現不對勁兒,這麽多年過得不好的周家人,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般,不管是不是真的,都得驗證一番才能甘心。

反正他們家如今已經夠壞了,不怕再壞些。

於是,周家人幹脆豁出去,把家裏最後的存銀翻出來,跑去找到衙門已經退休的老仵作,偷偷將鄭家兒子屍骨挖出來檢查。

結果這一查,還真是像他們想那樣,鄭家兒子屍骨中根本就沒有毒!

這代表什麽?這代表鄭家兒子肯定就是病死的啊,否則年輕力壯的小夥子,沒有中毒,當年也沒聽說跟誰打架受過內傷,好好的除了病死,還能是其他啥?

就算是其他死亡原因,那也足以證明當年鄭家在撒謊,畢竟當年鄭家可是口口聲聲說他們周家的閨女哥兒毒殺丈夫。

難怪當初鄭家願意解釋和解,怕是也猜到什麽,才沒去報官討公道吧,不然去了衙門,有經驗的仵作一查驗,就知道真相了。

這鄭家可真是好歹毒的心思,害了他們周家十幾年啊!

周家當時就去找族長,把真相和周氏族長說了,周氏族長聽完後也是氣紅了眼睛,這些年周家不好過,他這個族長也不好過啊。

就因為出了周家的事情,他也成了十裏八鄉最差的族長,整天被人戳脊梁骨,每次去和其他村裏的族長說事情,都直不起腰,處處受打壓。

如今找到翻身機會,周家和周氏族人自然不會放過,直接就帶著證據到了府城衙門伸冤,並且還希望鬧得越大越好,因為只有消息傳播廣了,才能洗清他們身上的汙名。

由於事情鬧得沸沸揚揚,衙門為了名聲著想,不敢消極怠工,再加上周家已經找到證據,於是事情很快就真相大白了。

原來。

當年第一個兒子死的時候,鄭家的確真以為是兒媳婦毒殺了兒子,非常的憤怒,真是恨不得讓兒媳婦賠命。

可逝者已矣,周家兩老口苦苦哀求,再加上兩邊族長說情,最後,鄭家也只能接受現實,接受周家的賠償和解。但等到第二個兒子死的時候,鄭家人雖然很憤怒傷心,卻也隱隱察覺到了不對勁,覺得事情有點巧合了,於是就悄悄找了大夫來查看兒子的屍體,這才得知他們兒子根本不是中毒而死,而是什麽傷口感染自己死的。

鄭家人聽不懂那麽多藥理,但從大夫的口中也明白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他們上次冤枉了兒媳婦一家,這就很尷尬了!

這個真相鄭家人自然是不敢承認的,先不說他們舍不得還周家賠償的銀子,周家人若是知道自己被冤枉,肯定會把事情鬧大,那他們家的名聲就沒了。

於是為了隱瞞真相,鄭家人幹脆一不做,二不休,將二兒子的死也賴在了周家頭上,再次從周家敲了一筆銀子和一個兒媳婦。

至於虧大了的周家……那就只能怪周家倒黴,自己撞上來了!

畢竟死道友不死貧道麽。

但也不知道是不是鄭家人沒良心,連老天爺都看不下去,於是過多久,鄭家的第三個兒子也死了,還是同樣的傷口感染。

這下,鄭家更不敢說出真相了。

可又死了個兒子,那也不能白死啊,這可是他們辛苦拉扯的,還沒有享受到兒子的孝順回本呢。

於是,鄭家老夫妻琢磨後,覺得周家已經把黑鍋背上了,幹脆就讓周家背到底吧,然後就有了後來周家和周氏族人“名聲大噪”的事情。

鄭家自然也知道自己不對,但他們不想受汙名,也就只能讓周家受委屈了。

而連著死了三個兒子,也把鄭家嚇壞了,再也不敢去做能輕易受傷的打鐵匠,從此改行,免得再倒黴家裏繼續死人。

……

真相大白後,聽聞消息的百姓都忍不住唏噓。

鄭家人自然是受到懲罰,而沉冤得雪的周家人,則對間接提醒了他們的蓬萊茶樓感激不已。

等從衙門出來,就和族人們浩浩蕩蕩的跑到蓬萊茶樓門口,激動的磕頭道謝,多年冤枉得以昭雪,大家真的難以控制情緒。

如此曲折離奇的事情傳開後,蓬萊茶樓真是想不火都不行。

別人茶樓演的是消遣,這蓬萊茶樓演的是真人生啊!

甚至還有腦洞大的百姓忍不住道,

“這蓬萊茶樓莫不是真的有神仙吧?不然為啥演的故事都靈驗了?這周家女殺夫的事情,還有那天同知夫人妹妹差點被當街拐的事情,咋都那麽湊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