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第3/8頁)

賀礪看著錦盒中那兩條眼熟的金海棠珍珠發圈,緩緩伸出修長蒼白的手指,將發圈拿了出來。

十二年了,當年拿在手中覺得正常的發圈,現在看起來竟然這麽小。圓潤透亮的珍珠中間夾雜的那些雕刻精致栩栩如生的海棠花,看著也沒有當初那般光華耀眼了。

“臨鋒哥哥,你快看我,好不好看?”雙丫髻上戴著金海棠珍珠發圈的小女孩站在他面前歪著小腦袋問他,笑開的嘴巴裏缺崗的大門牙大喇喇地留下一個黑洞。

他有點嫌棄,淡淡地“嗯”一聲,不待她高興又補充道:“我是說發圈好看。”

小女孩嘴巴噘得半天高。

……

賀礪神遊一回,將小小的發圈揉進手心,道:“可以了,余下的就不必再找了。”

“喏。”

齊管事退下,鹿聞笙忙捧起還熱著的魚片粥遞到賀礪面前。

這回賀礪倒是沒有拒絕,接過粥慢慢地喝了下去。

孟家和柳家也趕在閉坊前回到了長興坊,在孟府門前客客氣氣地道別,各回各家。

周氏將晚飯事宜安排下去後,就去孟允棠的房裏找她。

孟允棠正趴在床上發愁呢,見周氏來了,忙又起身。

“方才人多不好問你,今日你去找那晏辭,是不是發生了什麽事?看你找完他回來就心事重重神不思屬的。”周氏問道。

對自己的阿娘孟允棠自是沒什麽好隱瞞的,就將在賀礪行障裏發生之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周氏。

周氏聽罷也是十分驚訝,急忙問道:“那晏辭如何?要緊嗎?”

孟允棠低著頭道:“看著挺嚴重的。我現在就怕這件事鬧大了,到時候會連累咱們家,畢竟那晏辭是來找我的。”

“你又沒做錯什麽,你還救了他呢。”周氏心裏其實也沒底,但看女兒憂心,還是握著她的手勉力安慰她,“你先別多想,明日汝昌侯府辦壽宴,我們先去探聽一下風聲。”

孟允棠點點頭。

次日乃是雙日,陛下不視朝,汝昌侯張伯興給他老母操辦七十大壽,廣邀賓客。

孟扶楹一家就孟扶楹和孟礎潤,周氏和孟允棠去了汝昌侯府赴宴,孟以薇剛被退婚,不想見人。孟礎基還小也沒帶來,依舊讓他上學去了。

張家老夫人辦壽辰,來的自然都是張家的親朋好友,周氏與孟允棠因晏辭一事與長房生了齟齬,見面不過寒暄,不大交談。二房巴結長房,不搭理三房,周氏母女自然也懶得搭理她們。

不多時,平昌伯府的女眷來了,孟允棠終於看到了一個熟人——姜姐姐的表妹,鐘麗嬌。

鐘家與林家是一樣的狀況,都是在八年動蕩中家道中落,不同只在於,林宛燕在林家風光時定下的未婚夫與她退婚了,而平昌伯府沒有與鐘家退婚。

只不過平昌伯府那個馮三郎,在外的名聲還不如晏辭呢。

鐘麗嬌見周氏和孟允棠在花園中,與她婆母打了聲招呼便尋她二人來了。

張府內堂側廂房裏,崔氏推開門進到房裏,看到裏頭的張筠姬,無奈問道:“內堂那邊好多客人要招呼呢,你躲在這裏做什麽?”

張筠姬見母親來了,一把抓住她的胳膊緊張道:“阿娘,我讓丫鬟去前頭探了,賀礪也來了。孟允棠就在院中,我……我真擔心待會兒出什麽岔子!”

崔氏做賊心虛,被她這麽一說,也緊張起來,在房中徘徊一陣,道:“反正請也請了,不怕旁人再懷疑什麽,我待會叫個人去把她氣走。你先在這裏喝一杯茶,鎮定一下情緒,別自己露了端倪。待會兒過來內堂見客,已經有好幾位嬸嬸和姑母問起你了。”

張筠姬點點頭,又忍不住催促她:“那阿娘你快些,說不得待會兒阿爺就帶男客到花園賞景來了。”

崔氏道:“我省得。”

張伯興父子到前院迎了賀礪到正堂,先到的客人便紛紛站起與他打招呼。

綏安伯孟扶林及其子孟礎清和孟礎明這些原本就跟賀礪有過來往的更是殷勤異常,都想借這次機會與賀礪重修舊好。

可惜賀礪並不配合,面對他們的熱情,只是微微點頭而已。倒是面對孟扶楹時,他客氣地問了聲:“孟公一向可好?”

孟扶楹有些受寵若驚,矜持地與他寒暄兩句之後就沒再往上湊。

一堂人坐下聊天不提。

後花園中,孟允棠正和鐘麗嬌站在一株玉蘭樹下聊天。

孟允棠還記掛著昨日曲江池畔的糟心之事,一直膽戰心驚的。所幸才過去一晚上,那事好像還未傳播開來,鐘麗嬌看樣子並未聽到什麽風聲。

提到孟允棠和離之事,鐘麗嬌眼中難掩羨慕道:“你倒是個果決的,說和離,就和離了。”

孟允棠見她一副悵然若失的模樣,知道她心中未必沒有生過這個意思。只是,一個女子要和離,首先得要娘家同意,因為正常情況下是需要娘家人去向婆家提和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