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六章 地利

孔雀河流過大漠,古樓蘭國已然消逝,只留下漫天的黃沙,唯有河邊的胡楊樹點綴出幾抹鮮活的綠意。

駱駝山在孔雀河北面,由西向東還連著一座座山丘,蜻蜓山、白雲崗、開屏崗,全是光禿禿的,山上只有黃土、礫石,以及漢唐時的烽火台。

李廣利滅渠犁國後,漢王朝沿著孔雀河設立了一道烽熢線,從輪台、尉犁到羅布泊,再到玉門關。

千余年過去了,宋王朝的防線都退到長江了,這些由黃土砌成的峰火台卻依然矗立在這裏。

也不知道它們是在等待著什麽、守護著什麽。

李瑕走上山坡,緩緩伸出手,撫上滿是裂縫的黃土墻,感受到了它們的孤獨。

他想到這一趟出發之前耳邊回蕩的那些聲音。

“王上為何要到那般遙遠之地去冒險?”

今日都繞到合丹背後,走到比敵人駐地還遠的地方了,還是能看到這大漢王朝的遺跡。遠嗎?

隔得遠了的不是疆土,是人心與毅力。

回頭望向西面,只見連綿的山勢只到腳下,再往西便漸漸歸於平坦。孔雀河像是落在了大漠之中的一條衣帶,天與地的交界處綠洲的面積漸漸擴大。

百裏之外就是合丹的營地。

駱駝山雖然不是如釣魚城那般險要,但相比於羅布泊,居上遊、居高處,地利好了太多。

當然,羅布泊也有好處,綠洲更大,可以供養更多的兵馬。

這是雙方大概的地勢優劣,基本已定下來了。

再看天時。

李瑕此時正在思忖與合丹決戰該在何時?

若是太早,不妥。

合丹近七萬兵力駐紮在綠洲已有一段時間,就算可以喝馬奶、吃馬肉,後勤的壓力也會漸漸顯現。對峙一段時日,讓合丹麾下士卒看看七萬人不敢強攻兩萬人是怎麽一個慫樣,士氣必定會衰迷。

但若是太遲了,也不妥。

萬一真讓那位耶律丞相把阿力麻裏的十萬大軍整合了帶過來,兵力的差距就太大了……

思來想去,這時機未必好把握。

還不如把握好與東面河西軍、玉門關兵馬的配合。

思忖至此,李瑕招過胡勒根,吩咐道:“把騎術最好的探馬都招來,我有軍令傳給林子、宋禾。”

於他而言,麾下兩萬的察合台汗國騎兵終究還是不如數千自家兵力可靠。

半日之後,有歸義營騎兵離開駱駝山,向南繞過了羅布泊,再轉道,奔向風蝕谷……

……

“攔住他們!”

“追!”

合丹的探馬散布在羅布泊方圓五十余裏的範圍之內,當發現這些囂張的騎兵試圖繞過這邊,連忙追上。

穿元軍戰袍的畏兀兒人追逐著穿宋軍戰袍的蒙古人,跑了十余裏。

箭矢射出百余步遠,飄落在地上。

“阿囊死給。”

元軍士卒們終於罵罵咧咧地勒住了韁繩,不再追趕,無奈地把消息報給他們的將領,用理所當然的語氣道:“我們當然追不上那些蒙古騎兵……”

這話也是事實。

胡勒根麾下的騎兵大多是當年隨兀良合台南征大理的,也許比不上忽必烈的怯薛軍,但相比西域這邊久未經戰事的駐軍確實精銳得多。

而就是這些遠征大理的蒙軍精銳二十年間一次次被宋軍打退。

偏偏許多人認為宋軍很弱。

宋國確實總給人很好欺負的感覺。不管是誰都覺得自己只要揮師南下,立即就能滅掉宋國。

因此,今日沒追到李瑕的探馬一事傳到合丹大帳,幾個萬夫長、千夫長便紛紛譏嘲起來。

“個個都說李瑕厲害,厲害在哪?他打仗還不是只能靠我們蒙古的勇士?”

“什麽勇士?都是叛徒!”

“就是因為叛徒太多了,才讓比蒙古女人還要軟弱的宋人欺負到我們頭上。”

“……”

這些人性格野蠻,本就說不出文雅的話,一聊到女人,話題漸漸轉到殺入玉門關如何如何。

昨日察察兒被擊敗後的低沉氣氛便好轉不少,士氣漸漸高昂。

突然,“嘭”的一聲重響,卻是合丹實在聽不下去,掄起了阿裏不哥留下的那虎皮大椅砸在地上。

“今天是大汗要渡金沙江了才要你們來吹牛皮嗎?!輕敵?再給我輕敵試試,額秀特!”

帳中眾人一凜,其中還有不少人聽不懂合丹話裏的比喻,畢竟革囊渡江的艱苦他們還未經歷過。

合丹沒了椅子,只好起身踱了幾步,卻沒馬上接著說下去。

他不希望部下太輕敵,李瑕麾下是很多蒙古人、畏兀兒人,但這些人能夠服從李瑕,恰恰說明李瑕不可小覷。

但也不好過於吹捧對手,倒顯得他心虛。

分析對手的這個環節就這樣略過,其後眾人商談的便是這一仗如何打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