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七章 戰前的溫存

黃河在蘭州一段已然結了冰。

時人有地志雲“迨臘月,河水堅凝,船不能渡,改由冰上行走,稱冰橋。”

臘月初,一隊人走在冰上。

馬蹄上包著布,以免打滑,李瑕牽馬而行,履冰渡過黃河之後回過頭去,心頭猶覺震撼。

這是他第一次從冰上過黃河。

收復關中那年,從風陵渡帶著張文靜回潼關時還是秋天,而且潼關那段黃河流速湍急,該是不能履冰的……有些想念張文靜了,然後又想念更多人。

難得有些惆悵。

思緒拉回來,東面黃河能履冰處大概在上遊的韓城附近,“關中四塞之地”並不好守。

又走了一段,終於是踏上了實地,讓人放下心來,李瑕再次翻身上馬,奔馳了一段路,才到蘭州。

城門士兵通知,很快有人迎了上來,正是廉希憲。

關鍵時候,廉希憲最能幫到李瑕,他雖沒有親自領兵上陣,卻已在得到消息的最快時間寫就了防禦策略。

包括兵力如何調動、哪些地方應該堅壁清野、物資又如何調備……

當情報從漢中傳到鞏昌再傳到涼州,李瑕從涼州回來,直接便得到廉希憲的禦敵之策。

既顯得默契,又顯得匆忙。

進入蘭州府署,李瑕看過廉希憲的禦敵之策,已能直接簽發準備好的調令。

“幸而有善甫兄啊,否則真是被打個措手不及。”

“還是情報傳來得及時。”廉希憲道:“這王蕘用的好,一枚廢棋送回山東,有這般大用。”

“意料之外的收獲。”

“李璮無能,不然也不至於這般趕。”廉希憲看著李瑕肩上的風霜,嘆息道:“今年真是馬不停蹄啊。”

“這一仗肯定得打到明年春了。”李瑕道:“史天澤還在開封集結兵力,快的話正月能準備妥當。”

“當是送了我們一份新年大禮。”

“我謝謝他。”

比起在涼州,他與廉希憲商談起來就輕快得多,畢竟都是年輕人,且能力眼界差不多。

“再派遣一位使節請宋廷出兵支援如何?”廉希憲道:“人選我都挑好了,董楷董正書。”

董楷亦是興昌四年進士,李瑕帶那批進士到大散關時,陸秀夫是第一個來找他談公務以表示明白如何在漢中為官的,董楷當時是第二個。

“臨安未必肯出兵。”

“姑且一試吧。”

“好。”

李瑕“啪”地給一封文書蓋了大印。

許多事廉希憲已準備好了,只等李瑕同意,印章一蓋,公文自會走急驛送到各處。

這日李瑕便是在蘭州與廉希憲商量了隴西的防事,次日則趕往長安……

……

漢武帝時,長安與金城郡,也就是蘭州之間有設置郵亭。一千四百五十余裏路,公文傳遞一個來回,只須七天。

但這是換人換馬加急速度,李瑕換馬不換人,花了四天。

身子幾乎要散了架,他終於在臘月初十回到了長安。

敵我雙方都在備戰,戰事很可能在正月打響。

城中一派忙忙亂亂,吳潛已在做應戰的準備,堅壁清野,安頓百姓與物資。

牽馬才行過西大街,李瑕忽覺得這情形十分熟悉。

就在數月前,才打敗阿術,也是從這裏入城的。

這一年,守完了東邊守西邊,守完了西邊守東邊,來來往往已不知有多少趟,戰事卻還未停歇。

士卒們還有調換,去南陽的是一批,守潼關的是另一批。李瑕卻是一天沒停,不知不覺奔波了整年。

一瞬間十分煩悶。

但也只有一瞬間,李瑕很快斂了神,依舊顯出堅韌不拔的眼神來。

……

才到署衙外,李瑕正要去見吳潛,忽見到一個有些熟悉的身影在大門邊探頭探腦。

他微微一愣,喚親兵去將那婢子叫過來。

“見過阿郎,終於等到阿郎回來了。”

“你叫……妙嵐是嗎?”

“是,是,阿郎記得奴婢的名字。”那婢子很是高興,等李瑕翻身下馬,便踮腳上去,低聲稟報了一句。

“胡鬧。”

李瑕難得叱罵了一聲,吩咐了兩句,先安排那婢子候著,他則依舊往府署議事。

……

議過事已是夜深,出了二堂,李瑕卻是往偏廳而去。

只見那叫妙嵐的婢子正坐在那支著頭睡著了,因聽到動靜,她腦袋一點,便醒過來,喜道:“終於好了,我帶阿郎去見主人。”

這是個漂亮的小院,就在府署邊,院子裏栽著梅花,疏影橫斜,暗香浮動。

戰亂之際,這種漂亮的景色顯得並不相襯。

因這種不相襯,李瑕臉色漸漸不悅起來。

妙嵐原先還很高興,後來感覺到李瑕不高興了,偷瞄著他,變得小心翼翼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