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章 老對手

“鳴金!鳴金!”

鞏昌城頭上那一聲驚雷傳來時,帖必烈正站在大營戰台上觀戰。

他親眼見到什麽東西從城頭上轟然撞進了他前方的軍隊裏,撞得一個個士兵四分五裂,血花四濺。

其中有人腦袋直接被撞碎,脖子上瞬間空空如也,血噴得尤其高。

那紅色噴泉噴了數息,無頭屍體才緩緩倒下去。

離帖必烈也只有四十步了而已。

一片慘叫聲中,又一炮彈落下……之後,鞏昌城門大開,有宋軍騎兵沖殺出來。

帖必烈當即便決定後撤了。

不是他膽小怕死,而是蒙古騎兵戰術便是如此。

避實擊虛。

打戰,應該像是殺牛一樣,一塊一塊把牛肉割下來。而不是和牛去對撞。

眼下鞏昌城有可怕的砲車,有騎兵,就像一頭牛撞上來了。

帖必烈也不須撤太遠,退後三十余裏,等宋軍回城了,或阿術歸營了再殺回來就可以。

鞏昌是孤城,早晚守不住的,糧食也不多。

他沒有理會那些驅口。

驅口到處都有,再捉就可以。

……

“咚!咚!”

鼓捶再次用力敲下,那戰鼓實在是有些舊了,終於破裂開來。

李曾伯喘著粗氣,轉過身,擡起望筒。

許久之後,終於聽到蒙軍的鳴金聲,遠處的蒙古騎兵開始向東撤去。

這並未出乎李曾伯的預料。

他知道廉希憲領援兵到了,昨夜便看到遠處的信號。

今日用望筒一望,他便推算阿術已悄悄領兵馬離開,該是去攻廉希憲了。

待蒙軍突然開始蟻附強攻,李曾伯反而更確定了這點。

因此,哪怕城中只有五千精銳,他還是敢派兵出城沖鋒。

一萬蒙軍,分圍四面城,每面也只有兩千余人,因有俘虜才顯得聲勢浩大而已。

宋軍火炮一轟,先懾其氣勢,再出城沖鋒,蒙軍必然不會打硬仗。

那些輕騎從來都是那副德性,沒有必勝的把握之前,一定是先散開跑遠。更何況阿術必定沒有嚴令今日要破城。

阿術領兵看似詭譎,這次還是被李曾伯預料到了。

遠處,那杆蒙古宗室元帥的大旗越來越遠,宋軍騎兵追了一會,調頭回來,開始接被俘的百姓入城。

李曾伯他本不想就這樣就用了火炮,想等到更好的機會,或許能達到奇效。

但得趁機擊退蒙軍,救回治下百姓。

這對於李曾伯有另一層意義……

他與兀良合台、阿術父子的交手最早可以追溯到興昌三年。

那年,兀良合台突襲四川,李曾伯是京湖制置使兼四川宣撫使,急調播州兵馬助戰,九戰九捷。

興昌六年,阿術攻降交趾之後,殺至廣西,時任廣南西路制置使的李曾伯便曾挫敗過阿術的先鋒,對峙兩月,廣西連月下雨,蒙軍多得瘴病,阿術遂退兵。

興昌七年,阿術再入廣西,李曾伯陳兵數萬於橫山寨、老蒼關一線,試圖攔截阿術。

戰事之初,阿術接連敗退,後退四十裏,四處搶掠,最後潛自間道,繞出其後,從義寧小路殺進湖南。

於是整個宋境就沒有一個將領能攔住阿術,任其轉鬥千裏,過長江而還。

李曾伯也是因此而第三次被褫職。

哪怕他早早就看出蒙軍的斡腹之謀,並提前一年便請朝廷增援。

當時宋廷從淮東調了兵力往廣西,然而到了開戰之時,這些援兵才到潭州。

……

打仗,不是單單看個人能力這一項。不能說李曾伯強於或弱於阿術,就能決定戰場勝敗。

蒙古騎兵的斡腹戰術,在當世幾乎就是無敵。所以才能在短短半百年間,滅了四十多國。

阿術對蒙古騎兵斡腹戰術的運用,或者還比不上拖雷,但也極難防。

你能贏他一次兩次,甚次十余次,但只要殲滅不了他,就不算贏。

他只要找到一條路,就能屠殺你的人口。

堵?

堵得了一州一府,他卻能繞到你整個疆域的背面。

你調十倍百倍之眾守土,只要有一條小小的山路沒堵住,他又可繞出其後。

只好堅壁清野。

川蜀堅壁清野是最成功的,因為本該一千余萬人口的土地只有一百余萬人,有險峻的高山,山頂還得是一馬平川。

在廣西時李曾伯也堅壁清野,但他沒能做到讓整個湖南也堅壁清野,於是阿術“殲敵”四十萬……

這次隴西一戰,四月初,探馬在打探到會州、蘭州一帶的蒙軍有異動,李曾伯就已在盡力布置了。

他把兵力布置在定西、會寧一帶,使得阿術根本不敢直攻隴西。

而到了五月底,推算出阿術要走靈台古道,李曾伯便大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