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三章 戰略優劣

成都。

張弘道走進劉府,擡眼便看到一個大大的“奠”字。

劉黑馬已經安葬了,但劉家兄弟還跪在靈堂中。

劉元振神色萎靡,眼眶紅腫,擡起頭,見張弘道祭拜過後,一幅有話要說的樣子,還是起身引了引,請他到庭院中說話。

……

“北面來信了,今國事方急,希望你能不必守孝,盡快趕往潼關。”

張弘道說著,臉色也有些為難。

但該傳達的話他還是得轉達。

“待金陡關收復之後,郡王打算立即領兵往隴西,關中東面必須要有人坐鎮。”

劉元振點點頭,道:“我明白,父親生前亦說過,須以國事為重,我明日便出發。”

“仲舉兄能體諒就好。”張弘道亦是感慨。

“但我不知如今是何形勢,恐萬一誤了大事。”

“才守了東面便得守西面,幸而李璮與宋廷眼下牽制住了不少蒙軍,還能抽出些兵力支援關隴。”

“時間差。”劉元振嘟囔了一聲。

因李瑕擅於打時間差,他也曾是吃過虧的。

這次雖不是劉元振去隴西迎敵,但對手是阿術,他想想也都覺得頭疼。

……

鳳翔府。

廉希憲看著地圖推演了一番,已能確定阿術是要攻鞏昌府。

縱向穿過關中並殺入關中的路就那麽兩三條,且必須經過鳳翔府。

由他鎮守鳳翔府,才能讓阿術不能直接殺入關中。

但防不住阿術在關山橫向穿插。

這是太大範圍的移動,己方不論有多少兵力都不可能完全封鎖那麽多條關山古道。

除非能在某條險路上伏擊阿術。

但大戰略上暫時還做不到,因阿術所率領的是高機動的騎兵,掌握著進攻的主動權,臨機的選擇太多。

需要等戰場再縮小。

廉希憲於是把這一戰與隴西之戰作了對比。

阿術從北面攻關隴,可比作渾都海;他廉希憲坐鎮鳳翔,可比作劉黑馬;李曾伯坐鎮鞏昌,可比作汪良臣。

……

首先,遭殃的始終是百姓,一直以來都是。

阿藍答兒殺向六盤山與渾都海匯合時,一路在關中燒殺擄掠,使得一部分關中人口逃難到漢中。

當年忽必烈沒有責怪,廉希憲是自己心中不安;如今不同了,如今他效力的王府很在乎這些,壓力更大了。

但,避免不了。

戰略上處於被動。

雖然蒙軍在涼州最多能拉出三萬兵力,阿術也只帶了一萬五千人出擊,沒有以一場決戰吞並關隴的打算。

宋軍算上駐防軍,在隴西有四萬余兵力,分布在臨洮府、鞏昌府、平涼府、鳳翔府,及整條隴山防線。

兵力上看似有優勢。

但阿術用兵之能遠勝渾都海,也靈活太多。

渾都海是猶豫不定,最後選擇下策進攻關隴,大軍直接尋找關隴主力決戰。

阿術則是潛出間道、迂回穿插。

迂回則把戰場擴大,穿插則把破壞擴大,他兵鋒每至一處都有一萬五千人,而宋軍不能集中兵力。

先侵擾、推毀,把宋軍的防線越捅越破。等待李璮被平定後,有了更多援軍再吞並關隴。

阿術主攻一路,便要有一個能力不弱於他的將領防守。關隴一帶,大致有五到六路的進攻方向,相當於得有五到六個阿術才能將一個阿術拒之門外,且還要有三五倍兵力。

這是蒙古騎兵的戰略優勢,迂回穿插,總能找到防線的薄弱之處,攻敵之弱。

蒙古騎兵在六十年間橫掃天下,滅西夏、滅金,前後滅四十余國,滅七百余族,自有強橫之處。

只有在宋朝的兩淮與京湖這種江河湖泊縱橫之地迂回不起來,在川蜀這種崇山峻險之地只能跟堅城硬碰,蒙騎的優勢才發揮不出。

隴西不同,不像關中、漢中那種四塞之地,也不像川蜀可以將城池遷到萬仞高山上。

眼下這個局面雖然壞,但已經是他們利用戰略眼光,彌補了防守蒙古騎兵的戰略劣勢。

阿術不管怎樣兜兜轉轉,還是得去強攻鞏昌府,至少進不了關中、漢中。

……

廉希憲現在要做的就是,確定李曾伯能否在鞏昌府拖住阿術。

若能,他即可包圍過去,圍堵阿術,此戰可勝。

若不能,他只好盡力守住鳳翔府,不讓阿術殺進關中,算是輸了一半。

但也有更壞的情況。

阿術行軍,路線難以計算,一旦沒拖住的話……

廉希憲甚至認為,阿術從荒廢的陰平古道忽然殺進成都也是有可能。

這是最讓人頭痛的一點。

“寢食難安啊……”

……

鞏昌以西,雙泉鎮。

“我不太想去攻鞏昌府。”

阿術隨手把一個女人的屍體拋開,把帶血的彎刀放在腿上擦著,眼神中帶著思索之色,又道:“我還是更想殺進關中,像雄鷹一樣盤旋一圈,叼了獵物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