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 古城

通濟坊。

一個普普通通的沿街小閣樓內,胡祗遹站在窗邊向遠處看了一會,關上窗,坐下,繼續看案上的信紙。

好一會,耶律有尚登了樓。

胡祗遹頭也不回,問道:“方才那人是誰?”

“一個瓜農,街上遇到便突然喊我,嚇了我一跳。”耶律有尚隨口應著,關上門,“他曾受過廉相恩惠,似乎是當年廢羊羔利之事。”

他有些無奈,嘆息著,又補了一句。

“紹開兄也知道,我隨廉相做事以來,惠澤陜西,有太多百姓認得我,往後出門,該喬裝改扮了。”

胡祗遹不悅,道:“你太不謹慎了,但不該帶旁人來此地。”

“我沒帶到進來。且李瑕還未至,該不至於……”

“若李瑕今日便到又如何?”胡祗遹神色鄭重。

耶律有尚羞愧,拱手道:“紹開兄勿怪,往後我行事謹慎些便是。”

“我看你給那瓜農遞了錢,做何事?”

“廉相留下的人眼神都太過銳利,我認為反而是質樸百姓不易被查覺,不如尋些普通人為我打探消息,再聯絡當時受羊羔利迫害之人,最終,滿城皆有我耳目……”

“不妥。”胡祗遹搖頭道:“一則,不宜牽扯無辜;二則,普通百姓未經訓練,如何能打探消息?反引為禍事”

“我不這般看。”耶律有尚道:“所謂‘得其心,斯得民矣’,廉相之勝於李瑕者,京兆民心在廉相。故而須用他們,待李瑕手下暗探欲查我等,卻見滿城皆敵,將寸步難行。”

“我不認同。”胡祗遹愈發嚴肅,“伯強,你太天真了!”

“紹開兄只怕是輕忽了鬥升小民之力。”

“我等行事,為保鬥升小民安樂,而非利用其愚昧!”

耶律有尚搖頭,道:“那便請紹開兄拭目以待。”

“你我皆是初次涉獵諜情,對手長於此道,不得不慎。”胡祗遹無奈地搖了搖頭,拿起桌上的紙稿遞過去,道:“這是張公給商公的信,隨信附有當時趙公、張帥對李瑕初次諜探的記錄。我整理了一份,你看看。”

耶律有尚接過。

胡祗遹嘆道:“我不得不承認一件事。”

“什麽?”

“李瑕改變了自古以來之諜情,融暗殺、反間、刺探為一體,可謂此道之集大成者,有開宗立派之能。”

耶律有尚整理了一下衣冠,伸出雙手,鄭重接過胡祗遹整理的紙稿。

像是接過一本對北地很珍貴的儒家孤本。

“我當仔細揣摩,慎重應對……”

北地不像江南有重文輕武的風氣,北地書生往往都是文武雙全,此時小閣樓中的二人亦如此。

耶律有尚時年二十五歲,看起來彬彬有禮,卻是體魄健壯,精於騎射。

胡祗遹時年三十三歲,素有風流才名,寫得出“一簾紅雨桃花謝,十裏清陰柳影斜”這般婉約詩句,卻也擅於技擊之術,為廉希憲器重,理刑獄,是查案的好手,以精明幹練著稱。

習文習武,他們素來刻苦。

學間諜之事,他們也是用學文學武的態度。

很快,屋中響起一本正經的交流聲。

“《孫子兵法》有雲‘故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李瑕該為五間之外,第六間……”

“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

夜幕降下。

屋中,一封封紙稿被丟入火盆燒了。

“這封……需要李瑕追查時能看到。”

“這一角?”

“是。”

耶律有尚拿起信,放入火盆,等它燒到一半,揮滅了火,放到一邊。

“還有這封……”

許久,幾封沒燒幹燒的信被疊在一起,重新擲入火盆。

火卷起,又滅。

灰燼落下,蓋住了其中殘留的只言片語。

胡祗遹深深看了耶律有尚一眼,道:“到時,我先動手。”

耶律有尚鄭重行了一禮,道:“兄若不成,便由我來動手……”

“再會。”

“再會……”

……

耶律有尚穿過夜色中的街巷,趁著京兆府還未易手,登上鐘樓,再次望向了這座長安城。

這長安城已被毀過一遭,不過還是很大,比天下大部分城池都大。

然而它僅是盛唐時的皇城。

故城之大,所謂“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毀於唐末戰火,何其可惜。

這次,不需以戰火再毀長安,只需以李瑕的辦法,毀李瑕。

……

六日之後,一杆“宋”字大旗被插在安定門上。

有人高喊了一聲。

“收復長安……”

宋軍是分三路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