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真亦假

地圖已被呈進澄碧殿,李瑕指點著地圖,說起蒙古在關隴的戰事。

“渾都海已兵出六盤山,會師阿藍答兒於甘州,與之對峙的是汪惟正;阿速台則兵逼秦川,而劉黑馬、史天澤、張柔正圍攻阿速台。臣以為,此戰之勝負在於鞏昌汪家……”

丁大全問道:“為何?”

李瑕一愣,似不知如何回答。

趙昀淡淡道:“史天澤既已扼住潼關,阿速台被三面合圍,若不得渾都海支援,必西撤。在這之前,汪惟正若能擋住渾都海,忽必烈可保住京兆府不失。”

李瑕道:“正是此理,陛下聖明。”

諸臣皆道:“陛下聖明。”

趙昀仿佛是回到了端平年間、謀劃收復三京之時,顯得很是睿智神武。

他指了指李瑕,道:“你說忽必烈處於下風……錯了。”

“臣愚鈍。”

“依朕看來,阿裏不哥居蠻荒之地,忽必烈若能撐過三五年,憑漢地稅賦,可易勢也。”

“陛下明鑒。”

趙昀搖了搖頭,意興闌珊。

心想反正不論如何做,也改變不了太多。

他能從一介落魄宗室繼位,從史彌遠手中奪回大權,更化、滅金、北代、抗蒙……從來都不是昏庸。

到如今,倦了。

因此他怠政,因此朝臣總問他“陛下欲為唐明皇耶?”

朝臣們不懂他的疲憊。

此時既明白了忽必烈的處境,趙昀心中已有了定計,已懶得再去多問北面之事。

今夜還忙,還得與宰執們商議太多太多。

趙昀遂又勉勵了李瑕兩句,最後道:“改日再為你賜宴,退下吧。”

“臣謝陛下隆恩,臣告退。”

李瑕施了禮,正要告退,忽聽又有人道了一句。

“稟陛下,臣亦收到一份李制置使通敵之證據……”

……

饒虎臣方才已經感到今夜揭發李瑕的做法,有些冒失了。

李瑕通敵之證據,分明是真的。

真得不能再真了。

但,宗文瑞、蔡拄等人通敵之證據,亦是真的。

三邊大將當中,還多少人真的通敵了?

真真假假,通敵之罪太多,反而全像假的。

此事,太荒唐。

但若李瑕所言據實……忽必烈金蓮川幕府竟有如此大能耐?

怎不叫大宋滿朝公卿汗顏。

好在,今夜有件事讓饒虎臣很高興——陛下終於肯振奮精神了,恢復了當年的英主雄風。

正該如此啊,陛下正該親自過問邊事!而非將朝政丟給丁大全之輩,每日只知歌舞升平。

既然如此,可將證據拿出來,由聖心裁斷。

若李瑕真是忠臣良將,此舉亦是保李瑕;若其狼子野心,也該讓陛下早些察覺。

……

“陛下請看,此為李瑕給張柔的禮書,臣已查實……”

趙昀眼看著饒虎臣捧出那個匣子,打開,開始喋喋不休。

他只感到厭煩。

為何這些臣子永遠不明白?臣子的本份是為天子做事,而非給天子找事。

國事本已繁重,他已不耐煩再聽饒虎臣一句句分析這滿滿一匣子的文書。

李瑕通敵?

李瑕有萬般不是,李瑕與忠王有隙、與奸黨勾結、年輕無資歷卻居於高位、事君傲慢無禮……太讓人不喜了!

但唯獨不會潛通蒙古。

這一點,趙昀能確信。

“請陛下再看這地圖,若李瑕聯姻高、張,三姓居於西……”

“且住。”

趙昀忽然擡手,止住饒虎臣的喋喋不休,轉向李瑕。

李瑕連忙施禮,正要開口。

趙昀已問道:“你可明白饒相公之苦心?”

李瑕道:“臣明白,饒相公不等臣告退之後,再拿出這些……是想給臣一個解釋的機會,臣可以解釋。”

“不必了。”

趙昀指了指那匣子,道:“帶著,退下。你我君臣相得,朕還不至於中蒙人這等低劣伎倆。”

“臣謝陛下隆恩。”

“陛下真乃寬弘偉量。”丁大全不由頌贊,道:“明君賢臣,又是一樁青史美談矣!昔人言魏主焚書,卻不知陛下知人善任……”

……

饒虎臣愣愣看著李瑕拿著那滿匣子的證據退出大殿,心頭猶有些不敢相信。

太輕易了。

那般確鑿的證據,大逆不道的謀逆之罪,竟就這般?

像是全力一拳揮出,擊了個空,他如脫臼了一般不適應。

“陛下,臣以為,至少需讓李瑕解釋……”

“朕用人不疑。”趙昀依舊是那聖主的氣魄,道:“去拿下張世俊,嚴刑審訊,必有收獲。”

“臣遵旨……”

事實上,若願意演一個聖主,趙昀十拿九穩。

但近年來,他太累了,懶得再擺姿態給臣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