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主動權

八月初三。

雲頂城南的火勢已經滅了,士卒們先是清理了西墻外的戰場,又被調到城南清理廢墟。一派忙碌景象。

羿青走上城樓,只見孔仙正坐在那出神,嘴裏喃喃著。

“李瑕……李非瑜……”

羿青抱拳道:“孔將軍。聽說晚間還要開功慶宴,這大戰之際,哪有這種閑工夫……”

孔仙回過頭看了一眼。

羿青這人長得五大三粗的,滿臉都是胡須,根根如鐵,因常年不怎麽洗,與血汙灰塵幾乎結成了一塊。

蕭世顯在世時,少有說過的俏皮話之一就是“羿青你這胡子都能當面甲了”,如今蕭世顯走了,孔仙便也將羿青當作自己的兄弟看。

“犒勞將士一番也好。”孔仙道,“李知縣與你這粗人做事不同,他心細,看得出來將士們士氣低迷。”

“殺外虜、保家鄉,哪個渾球敢不盡力,抽兩鞭不就得了。”

“畢竟守了這麽多年,局勢又不見好,連主將都叛逃了。”孔仙道,“人心,又不是鐵石。”

羿青知道這種事他說了不算,不再多嘴,又問道:“將軍你在這做甚?風大,再把你傷口吹裂了。”

“等李知縣過來。”

“他去哪了?還要將軍你等。”

“去查看城上水井、水池是否被人投毒,文官心細、心太細了,不服不行。”

這雲頂山上,宋軍開鑿水井十八口、水池三十二個,說來簡單,但高山鑿井自是艱辛。

守軍們有這份吃苦耐勞的堅韌,孔仙卻沒自信能帶他們破局,思來十分慚愧。

姚世安之事,其實對他是一個極大的打擊。以前,他覺得顧全大局是對的,但現在他開始不斷懷疑自身,慚愧感始終縈懷在心間,每一件小事都能觸動。

羿青道:“我怎聽說李知縣就沒考科舉,是北面立功回來的,該是我們武官。武信軍那邊都傳開了,他在北面……”

“我知道。”孔仙道:“這份智計,不是普通武官能有的。”

他指了指南面的倉房,又道:“張威逃了、沒在姚世安那找到兵冊、糧冊。李瑕便猜到蒙人要對我們的糧草動手。兩日內將糧草搬走,又增強了西面的防事……你我就想不到這一點啊。”

羿青道:“但我就不明白了,哪怕是空倉,為何要放蒙人進來燒了?”

“讓蒙人估量錯我們的糧草,總會有用的。”

孔仙說著,又想到李瑕當時說的話。

“如今蒙軍毫無破綻,就像雞蛋裏沒有骨頭。但我們要有耐心,孵,等到雞蛋孵出小雞了,總能找到骨頭。而每一點信息誤差,都有可能是一個小小的裂縫……”

當時李瑕說著,“嗒”的一聲,把城裏最後一個雞蛋敲破,剝了吃了。

孔仙欣賞這種坦然自若,早已不再有剛碰面時的不滿。

不知不覺中,他已願意讓李瑕來安排山城防務。

又等了一會,山城中各個將領忙完手頭的事情過來,李瑕也到了,眾人一邊望著山下的地形,一邊擺好地圖,議論接下來的安排。

孔仙是主將,當先開口道:“先說蒙軍動向吧,瞭望到紐璘的大部已經西進了。留下的蒙軍或在三五千之間。”

似乎是特意與李瑕說的,孔仙還遙指了一下地形,又道:“從雲頂城下山,兵馬只能走北面山道,而蒙軍大營就紮在北面的東嶽廟附近,扼死了我們道路。若想從陡坡與懸崖攀下去,也有小股蒙騎正在四處哨探……”

行軍打仗與普通趕路不同,攜帶著盔甲、武器、糧草,而攀下陡坡懸崖又只能少數人慢慢下,一旦被蒙軍發現就陷入被動。

羿青道:“我們有六千人,殺下山去,吃掉這股蒙韃怎樣?”

孔仙搖了搖頭,道:“蒙軍不會與我們在山下決戰。”

他拿出推演的兵旗在地圖上擺開。

“蒙軍騎兵會散開,此時如何做?若趕向成都,分兵多少人去?多少人留守雲頂城?去了之後,蒙騎一路襲擾削弱,直到我們精疲力竭再沖潰我們。

現在蒙騎封鎖了道路,打探不到成都的戰況。退一萬步說,便是能殺到成都,安知彼時紐璘是否與蒲帥開戰?

若非是雙方鏖戰正酣之際,數千步兵殺向野地,只會被騎兵吃掉。到時我等全軍覆沒,雲頂城也失守,蒲帥更無支援。”

孔仙說到這裏,回想起三年前,呂達率兵五千、義軍兩萬支援成都之事。

他們戰意昂揚地殺出去,銳氣正盛之際,蒙軍並不與之決戰,不停綴著,以輕騎放箭,斷糧道、堵去路。

最後,二萬五千人就像一頭遍體鱗傷又疲憊不堪的熊一樣摔在地上,被獵人一刀一刀分割。

聶仲由聽了,默然片刻,難免有些泄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