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加更)

三日後, 船過險灘 ,河道豁然開闊。

南巡第一站登誠府到了。

這裏原本就是出了名的魚米之鄉,殷川大運河修成後, 更是發展迅速,一躍成為江南重鎮, 為當今聖上的驕傲所在。

到達當日,皇帝便乘馬車,四處巡遊起來。

對運河重鎮登誠府的百姓而言, 謝釗臨絕對是個做實事的好皇帝。

衛朝民風開放,這一路上百姓擲花歡呼,將氣氛襯得無比熱鬧。

皇帝不禁龍顏大悅, 就連頭疼的症狀, 都有所緩解。

“…… 陛下您看,我們登誠府的糧食, 就是在這個港口裝船運往各地的, ”登誠知府四指並攏,一臉堆笑地朝皇帝介紹著前方的景象,“眼前的這些商船, 就是準備去往雍都的。”

以翰林身份隨行的文清辭, 就站在皇帝身後不遠處。

他也順著知府所指的方向,朝河道上看了過去。

殷川大運河寬闊的河道上全是滿載的貨船。

入眼一番百舸爭流的熱鬧場景。

見狀, 皇帝頗為欣慰地笑了起來。

但他身後的文清辭,卻忍不住在心底裏吐槽……

自己上輩子生活的小城, 和登誠府的氣候很像。

沒吃過豬肉, 也見過豬跑。

文清辭好歹了解一點水稻的生長周期。

現在不過是初夏, 距離早稻收割的季節都早, 怎麽可能出現這種商船爭先恐後運送米稻的場景?

眼前的一切, 都是這個知府在給皇帝做戲。

而謝釗臨本人,也樂在其中。

身為皇帝,“好大喜功”這一點在他身上表現得非常明顯。

就在文清辭發呆的功夫,登誠知府的話題,不知怎的就從商船,轉到了前幾天的事情上。

“……二皇子不但將南巡之事安排妥帖,甚至還想到了纖夫,給他們分送了藥物,”登誠知府語氣略為誇張地誇獎道,“這可真是年少有為啊!”

衛朝上下都知道,二皇子自小受寵,是幾個皇子內最有可能被冊封太子的。

因此這個登誠知府也跟風抱起了他的大腿。

皇帝臉上表情不變:“的確如此……”

按慣例,皇帝巡遊的時候,皇後應時刻隨行。

由於本朝還沒有立皇後,皇帝身邊的人,便換成了蘭妃。

聽到這裏,一直沒有說話的她也一臉欣慰地笑著點頭:“二皇子的確有幾分陛下年輕時的風采。”

皇帝臉上的表情,忽然僵了一瞬。

要不是文清辭一直在背後默默地觀察他,或許也會錯過這一刹那的變化。

“愛妃也這樣覺得?”他忽然轉身,有些突兀地問。

蘭妃不由一頓,接著忙笑答:“如此細心、體恤下屬,可不是有陛下年輕時的樣子嗎?”

皇帝眯著眼睛,朝運河上看去,末了緩緩念道:“是有,是有……”

他的聲音略微沙啞,將全部的情緒,都藏在了其中。

這不是第一次有人說二皇子有皇帝年輕時的風采,但卻是蘭妃頭一回這麽說。

和朝堂上這群人不同。

蘭妃與皇帝,早在他還是肅州王世子的時候,便已經認識了。

假如蘭妃都這樣說了,那麽是不是證明……謝觀止和自己年輕時的樣子,真有幾分相似?

想到這裏,皇帝忽然頭疼起來。

他伸手用力按了按太陽穴,接著便吞下芙旋花丹轉身說:“好了,運河風大,朕頭有些疼,去別處歇著吧。”

聞言,眾人連忙稱是,並一道向河岸不遠處的高台走去。

轉身的那一刻,蘭妃不由默默地松了一口氣。

並與走在隊伍最後方的謝不逢,匆匆地交換了一個眼神。

——方才那番話,都是少年教她這樣說的。

此前蘭妃不懂謝不逢這樣做的意義究竟是什麽。

但在她將這句話說出口後,皇帝眼中那一閃而過的忌憚,似乎令她明白了過來。

謝不逢在借自己之口,讓皇帝與二皇子之間生出間隙。

蘭妃的腳步不由頓了一下。

……自己這個兒子,似乎總能摸準皇帝那些不為人知,難以捕捉的負面心思。

想到這裏,她的手心不由冒出了一點冷汗。

雖是自己親身的骨肉,但有的時候,蘭妃竟然也會害怕謝不逢。

他那雙眼睛,似乎能看穿一切、譏諷萬物。

只有在太醫身邊,才會像個普通少年……

登誠府盛產魚鮮,其中鰣魚更是一絕,為歷朝歷代的納貢之物。

今日午宴的重頭戲就是它。

文清辭上一世的時候,喜歡研究做菜。

但鰣魚處理起來太過麻煩,他也從沒有嘗試過。

所以從到登誠府起,他便期待這日的午宴。

一身淺藍羅裙的侍女,將秘色瓷盤端了上來。

登誠府菜重鮮,魚也是清蒸的。

唯一特殊之處是,早在上菜之前,便由人用專門的鑷子,一根根將魚刺拔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