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禦駕親征

就在蕭青冥在朝議上公開更改年號為景耀, 嚴厲整治淮州世家後,不少淮州世家的殘余勢力投奔蜀州,短短數月之間, 幾乎所有反對蕭青冥的力量,都匯聚在蜀州。

景耀三年十一月, 蜀州王在《蜀州報》上公然宣稱,當今皇帝乃偽帝。

蕭青冥在朝堂上所言登基前遭奸人陷害以及前太後陳氏加害,全是愚弄百姓的謊言, 真正的皇帝早已被起害死雲雲。

“……奸人冒名混淆視聽,以彌天大謊欺騙天下人,逼迫宗室打壓皇親勛貴在前, 欺淩太後弱質女流折磨致死在後……”

“……在朝堂倒施逆行, 擅改祖制,親小人, 遠賢臣, 使民怨沸騰,亂象四起,惹得天怒人怨, 眾叛親離……”

“吾乃蜀州王, 太祖皇帝嫡脈後人,今昭告天下, 號召天下有識之士共討伐之,誅滅不義暴君, 重鑄綱常, 還天下以朗朗乾坤!”

蜀王發表在報紙上的討伐檄文, 在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下四處傳播, 尤其在京州, 傳得沸沸揚揚。

同時,蜀王公然起兵造反,號稱五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出兵蜀州,殺入雍州,十幾日之內連克三座城池,大軍直逼雍州通往京州的關隘長恒關。

一時之間,天下震動。

繼三年前燕然大軍圍城後,京州再次被戰爭陰雲籠罩,雍州和京州百姓人心惶惶,尤其是長恒關內,城裏的百姓被迫開始往東邊逃難。

隨著四散逃亡的人們口耳相傳,越來越多的流言朝四面八方快速擴散,京城裏,各種謠言滿天飛,誰也不想再經歷一次三年前的恐慌和絕望。

“這個蜀王口口聲聲稱現在的聖上是偽帝,豈不是說三年前那個丟了幽州,被燕然軍打得差點棄京南逃的昏君才是真的嗎?”

京城茶館酒樓裏,幾乎每個人都在議論蜀王造反這件大事。

“那檄文上還說今上倒施逆行,天怒人怨……哪兒有嘛?反正我家這幾年生活比以前松快多了,上繳的糧稅少了不說,買東西還便宜了。”

“可那蜀王有五十萬大軍呢,比當年燕然軍還多,萬一真打到京城來怎麽辦?”

“不是都說當今聖上乃紫薇大帝轉身?當年就能打得燕然太子退兵,後來還能叫長寧河改道,區區五十萬叛軍算什麽,自有天兵天將收拾他們……”

“唉,可是我有個雍州投奔過來的親戚,說蜀州軍接連打下了好幾座城池,勢如破竹呢,要不了多久就要打到京城了……”

就在流言四起,眾說紛紜之際,京城禁衛軍駐軍大營之中,一支全副武裝的大軍,整整齊齊排成數十個大方陣,皆手持兵刃,安靜有序地等候在營地廣場之上。

統一的制式黑色軍裝,銀亮的鎧甲,鋒利的長槍,數萬大軍無聲佇立,一股強烈的殺伐之氣籠罩在營地上空。

正前方看台上的文官們都被這股肅穆沉靜的力量所震懾,沒有一個人敢發出聲音,只是默默把目光投注向站在台階前方的青年帝王。

上空是一輪盛大的金日,蕭青冥靜立階前,面容冷峻,目光凝肅,身上玄色龍袍密密繡著龍飛鳳舞的金線,灼灼日光為他周身鍍上一層淡金色的光暈。

“諸位將士們。”他的視線緩緩掠過每一座軍陣,每一個接觸到他目光的軍士都瞬間繃緊全身肌肉,擡頭挺胸,臉色激動漲紅,如同得到某種無形的賞賜。

蕭青冥揚聲道:“還記得過去數年,大家一路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嗎?”

“你們的家鄉大部分不在京州,而是來自五湖四海,你們中大多數,都飽嘗過貧困、饑餓、辛勞、歧視、壓迫,甚至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痛苦經歷。”

“過去那些年,不光是你們,我們啟國的百姓,也同樣掙紮在饑貧和戰爭的苦難之中。”

“燕然南下燒殺搶掠,搶走我們啟國土地,渤海國侵占我們的鹽場,盤剝百姓,南交夷族屢屢犯邊,羌奴國趁火打劫。”

“朝堂之上,有奸臣□□,黨爭誤國,其他地方,有貪官汙吏,官黑勾結,魚肉百姓,更有殺不盡的賊寇,數不清的天災。”

台下,有手持喇叭的傳話侍從,將蕭青冥的每一句一遍遍接替向下傳。

眾人靜靜聽著,廣場上的軍士們漸漸顯出沉痛憤怒之色,就連看台上的文臣武將們,也低頭沉思,滿腹感慨。

蕭青冥頓了頓,接著道:“為了擺脫那個備受欺壓,屢戰屢敗的過去,我們每個人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和無比艱辛的努力,才能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只為能讓大部分人都過上吃飽穿暖、和平安穩的日子。”

蕭青冥話鋒一轉,陡然沉下臉色道:“可是偏偏有人不願意,因為大部分人想過得好,他們這一小撮人,就不能再像從前那樣占據大家的土地,壓榨民脂民膏,作威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