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秋朗的復仇

自蕭青冥在朝議上公開前太後和奸宦童順謀逆大案, 朝野震驚,天下嘩然。

尤其當《大啟日報》將這件事以官方的正式措辭,刊登到頭版頭條發行各州府後, 民間的議論聲登時達到了最高峰。

“今天的報紙聽了嗎?當今的皇帝居然不是原來那個!”

“我就說嘛,哪有昏君一夜之間就性情大變成明君的, 事有反常即有妖!”

“奸臣誤國啊!幸好真正的陛下平安無事……”

皇宮,禦書房。

蕭青冥坐在椅中,手裏攤開一本懷王八百裏加急發來的奏折。

“陛下, 如今懷王雖然已經拿下了淮寧府知府,控制了淮州陳氏,但其他幾個世家並不甘心就這樣倒下。”

瑾親王蹙眉道:“林探花的奏折上說, 淮州如今謠言四起, 鹽價糧價都在飛漲,尤其是以‘真理社’為首的幾個文人結社。”

“他們雖然不敢明著替前太後和陳家翻案, 但不少謠言都在揪著陛下曾被奸臣暗害的事, 不斷質疑。”

蕭青冥冷笑一聲:“一群秋後的螞蚱,蹦跶不了幾天了,這個時候多蹦出來一些也好, 正好一網打盡。”

兵部尚書關冰肅容道:“陛下, 臣擔心的是,這些人狗急跳墻, 只怕會逃往蜀州,跟蜀王府勾結, 不可不防。”

“臣以為, 淮州還需要增派一支力量, 將那些在暗中造謠生事, 冥頑不靈, 繼續對抗朝廷的世家殘余徹底消滅,清田和糧稅改革一事,才能繼續推行下去。”

“不能叫那些人繼續心存僥幸,覺得朝廷寬容,就可以肆意妄為,抹黑陛下!”

書房內眾人齊齊點頭。

對於這些世家大族而言,控制鹽、糧以及輿論,裹挾百姓倒逼朝廷的手段,可謂百試不爽,淮州陳氏雖然倒下去,錢氏、梅氏等其他世家卻不甘心一同陪葬,不見棺材不落淚。

蕭青冥單手支著額頭沉思,手指在桌上輕敲兩下。

還不等他決定派誰去收拾局面,一個出乎他意料的人率先走出來——竟是秋朗。

秋朗單膝跪地,拱手行禮道:“陛下,臣請求為陛下出兵淮州,鎮壓宵小。”

一旁的莫摧眉頓一挑眉,暗暗撇嘴,想不到秋朗這根木頭居然也有主動請戰的時候。

他轉念一想,這廝去了淮州也好,他一走,留在陛下身邊的近臣,豈不是只剩自己了嗎?

莫摧眉眉開眼笑道:“秋統領親自去淮州,必定馬到成功,不費吹灰之力。”

秋朗用余光瞥他一眼,懶得理會。

蕭青冥一怔,有些意外地看著秋朗,他記得秋朗曾說過他是出身自淮州將門,還身負一樁滅門血案,至今未能找到當年的仇家。

他深深看了對方一眼,頷首道:“也好,朕便將天子劍賜予你,許你先斬後奏之權,務必好生將淮州那些歪風邪氣好好整頓一番,但凡有企圖對抗朝廷國策和叛亂者,定斬不饒!”

秋朗眼神復雜地擡頭看他一眼,雙手接過那柄象征無上權柄的天子劍,幹脆利落道:“臣遵旨!”

莫摧眉暗搓搓的笑容逐漸凝固,酸溜溜地嘀咕兩聲:“早知道就不讓你搶先了。”

秋朗將自己的佩劍別在腰間,雙手捧著天子劍反復檢視,冷不丁道:“你搶先也沒有用,這劍也要看在誰手上。”

莫摧眉:“……”

※※※

得了蕭青冥的旨意,秋朗率領三千精兵晝夜趕路直撲淮州,但他並沒有馬上動手帶兵進城,只是在淮寧府附近的月城駐紮下來。

三十多年前,月城還是一個縣城,秋家正是當地最大的家族。秋朗的父親秋應從乃先帝時期一位驃騎將軍,雖不能與淮州幾大世家相比,但在當地也算名門望族。

自秋朗被蕭青冥召喚回人世,他就一直呆在蕭青冥身邊,從未踏上家鄉的土地半步。

近鄉情更怯,在他內心深處,一直對這片令人傷心的故地有些抗拒。

秋家祖宅,就在月城外十裏的山腳下,秋朗獨自一人策馬,沿著村野間的田埂道往祖宅的方向走。

他記憶深處那些熟悉的道路,早已在許多年的歲月裏夷平,這條路的盡頭,除了一片破敗的村落,什麽也沒有。

秋朗站在村尾一片墳崗前,望著雜亂的墳頭默然無語。

當年的秋家因遭彈劾“失地”,被朝廷問責,還來不及等到他的父親上京告禦狀自澄清白,就被人出賣,一把火將祖宅燒了個精光,徹底死無對證。

從此,曾經的名門秋家,莫名背負上畏罪而亡的汙點,在月城消失。

秋家的祖宅,田產,被當地其他大戶瓜分得一幹二凈,府上所有的浮財更是不翼而飛。

唯獨還是個少年的秋朗,在外遊歷學武反而僥幸逃過一劫,可他彼時年紀尚幼,什麽也不懂,更什麽也做不了,連仇家都找不到,只能被迫接受一夜之間全家慘死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