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卡牌們的想法

自從白術告訴方遠航, 吃下那些由朱砂、水銀、五金等熔煉而成的所謂“仙丹”,跟服慢性毒藥沒有差別後,方遠航就垂頭喪氣地打消了繼續煉制“長生不老仙丹”的願望。

但他依然對一切與“伏火”和熔煉金屬有關的知識, 如饑似渴,並樂在其中。

尤其當他看到那本“古籍”後, 頓時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越發肯定了自己上輩子耗費畢生精力所著的《萬物融合法》是沒有錯的。

只不過是自己見識太少,才摸到一點皮毛, 遠遠沒有參透萬物熔煉的奧妙。

在反復鉆研那本記錄了各種物質化學反應的“古籍”後,方遠航越是入門,越發覺了自己的無知, 總覺得後續應該還有很多內容才對。

蕭青冥沒好意思告訴他, 沒後續是因為課本內容太多他記不住了。

只能指望將來,系統抽獎池裏能抽出一些知識類的道具卡。

他從蕭青冥手中拿到系統送的高爐圖紙時, 和一群技術學院的學子, 搗鼓了很久,才終於摸出幾分門道。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方遠航沒有第一時間跟著蕭青冥出門微服出巡。好在, 他路上緊趕慢趕, 來的不算晚。

系統給的高爐煉鐵圖紙,是一種土法小高爐, 先煉出生鐵水,再脫碳成鋼。

文興鐵廠緊鄰礦山, 有數十年的冶煉歷史與經驗, 各種原材料都是現成的。

大幾十個工匠加上方遠航帶來的學院學子, 分成三組人, 同時開工。

為了得到蕭青冥承諾的五兩賞銀, 拿出了吃奶的力氣,用紅色的耐火磚在河邊建造起了一座七米左右高的冶煉爐。

它的一側加建有蓄熱室,一種用耐火磚砌成的拱形加熱爐,對水力鼓風機鼓進的冷風,先進行預加熱,再從密封的鐵管吹進高爐內,能極大的提高爐溫,加快煉鐵速度和效率。

另一邊,半木質半鐵質的大型水排,也成功在水中架起,連杆與鼓風室的風口相接,利用水力,可以自動往蓄熱室送風。

有了冶煉爐和鼓風機,還差一種高效燃料——焦炭。

由於缺乏運輸條件,煤炭產量較低,這個年代尚未對煤炭進行廣泛開發,大部分還停留在給有錢富戶取暖的層次上。

全國絕大多數冶煉廠,煉鐵都在燒木炭,之前方遠航想提升水泥廠的產量,就卡在了燃料供應這一關。

煉鋼先煉焦。這種幹餾後的煤,去除了更多雜質,火力更猛,質地更堅硬,不容易破碎,等將來有了更多條件,在煤炭煉焦過程中,還能收集煤焦油等副產品,做化工原料,可謂一舉多得。

一組人建造小高爐,一組人建造水力鼓風機,第三組匠人們也沒閑著。

他們用耐火磚砌一座圓爐,將煤炭置於密封環境下燒熔,煙囪連接一根鐵管,產生的煤氣導回煉爐循環提升爐溫,大約五天左右,就能出焦,比露天堆放式產量提高了兩倍。

最後要建造的是將鐵水脫碳成鋼的反射攪煉爐。

一周之後,一切基礎工作準備就緒。

這裏的工匠們從來沒有見過構造這麽古怪的冶煉爐,這個高度,甚至還要專門砌一座石台階,再用滑輪組把鐵礦石等原材料吊上去。

不同於方遠航的自信滿滿,穆棱和李長莫等學子都有些忐忑,他們此前在京城研究圖紙時,已經試用過,但兩人還是頭一次在這麽多內行面前獻醜。

更別說其中還有一位據說與京城喻家有關的大人物。

工匠們在方遠航的指揮下,將鐵礦石、石灰石,以及焦炭從爐頂的料口送入,著火後,立刻開啟水力鼓風機,將空氣送入蓄熱室加熱,給爐內升溫,隨著川流不息的河水,鼓風口可連續不斷開合,晝夜不息。

隨著鼓風機轟隆隆轉動,鐵礦逐漸被燒成海綿狀的鐵,在燃燒中吸收碳、硫、磷等雜質,熔點逐漸降低,在爐底的高溫中,源源不斷的金紅色生鐵水。

鐵汁從豎爐下方的出鐵嘴流向攪煉爐,爐內繼續加熱升溫,同時加入鐵粉,從鼓風機不斷鼓入空氣氧化脫碳,上面由工人反復攪拌,避免鐵水凝固。

經過反復冷卻加熱後灌入泥模具,成功形成一塊塊鋼錠,足有一百斤,整整齊齊壘在一邊,打磨後呈森冷的金屬色澤,瞧得一眾工匠們目眩神迷。

“這……這就成了?才一爐,就能煉出這麽多精鐵?”

“竟然這麽快?”

“還不用我們往爐裏鼓風,這玩意居然就自己動起來了,河裏這個大玩意真是不得了……”

“就是,我還以為會就算不累死也要去半條命,沒想到,比以前打鐵還輕松。”

眾工匠們從懷疑到莫名最後滿臉震撼,不過經歷了短短一周時間。

蕭青冥隨手取了一塊鋼錠在手裏掂了掂,有了焦炭、小高爐和水力鼓風設施,高效煉鐵已經是小事一樁,但沒有平路、轉爐,大規模冶煉高品位鋼還是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