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農村基礎設施大改造

五月中的氣候最是舒適不過, 濕潤的空氣裏漂浮著泥土和青草的清香,日頭還不毒辣,到了午時, 才勉強將人曬出一層薄汗來。

皇家技術學院公告欄處,裏三層外三層圍了一大群學子, 嘰嘰喳喳都在議論。

他們年紀有大有小,小的才十四、五歲左右,年紀大的也有超過二十歲的。

最裏層的一圈人, 有個高高瘦瘦的書生,看著公告欄上詳細劃分的社會實踐試點和分組,陷入沉思。

“喂, 穆棱, 這是哪位老師出的主意啊?哪有叫讀書人去村裏給人修廁所的?這也太荒謬了。”一個頭戴青綠頭巾的書生抱怨著,手肘捅了捅身旁同窗的胳膊。

穆棱一聲簡單的素色布衣, 頭上一塊方巾紮住發髻, 壓低聲音道:“這麽大的事,哪有老師有這個權利,我猜, 恐怕是上面那位。”

說著, 穆棱擡起眼皮,朝天瞅了瞅。

他本出身荊州, 在皇家技術學院招收的第一批學子中,考試名次甲等第一, 原本有秀才功名在身, 一進學院就受到了老師和其他學子的關注。

穆棱對此並不驕傲, 他老家本有四五十畝薄田, 可惜家道中落, 被父親賣掉了二三十畝,只剩下一點田,除了供全家老小吃飯,全用來供他讀書。

可惜穆棱對研習四書五經既不感興趣也不擅長,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勉強考了個秀才,再也無法前進一步,這輩子都無法指望科舉做官,光宗耀祖了。

光憑一個秀才身份,並不能享受免稅特權,也無法為家中帶來實際收入,除了表面上被人尊稱一聲穆秀才,看著他身上打著補丁的布衣麻鞋,背地裏也不過暗罵一聲窮酸。

他來京城,本想謀個私塾教習,或者官衙小吏的差使,誰知他人生地不熟,既沒有人脈也沒有背景,京城有身份的讀書人遍地走,根本沒人搭理他。

最潦倒時,只能在大街上擺攤,給人寫字賺一點生活費,甚至要淪落到給戲班編排劇本的地步。

就在穆棱四處碰壁,準備回鄉時,皇家技術學院正式開始招生,他抱著試試的心,一不留神,竟然考了個第一。

不同於那些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讀書人,穆棱小時候經常幫襯家中務農,對農事並非一竅不通。

進入這所學院,一下子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除了四書五經不教,這裏的課程內容包羅萬象,除了所有人都要學習三年基礎課,再往後,就可以依照興趣,學習不同領域的內容。

農科,醫科,算科,工科,地理,冶金……至少能學到一技之長,就算將來做不了官,根據專業找份糊口的工作也不成問題。

最重要的是,這間學院乃是皇帝親手建立,若是學有所成,最不濟也能進入官署衙門做個吏員,這已經是多少無望科舉的學子求也求不來的好事。

可惜好景不長,這才開學不到幾個月,一份社會實踐必修課的公告,就打破了這些學子的美夢。

穆棱身邊的綠頭巾書生名叫方宏,聽穆棱暗示是皇帝的主意,他先是嚇了一跳,又忍不住埋怨:“那位費這麽大力氣建立一座學院,難道就是為了招挑糞工不成?”

“我真的想不通,這太丟人了,我家裏要是知道我出來讀書,卻去村裏跟糞土打交道,一定會罵死我的。”

“就是嘛。”另外一個學子抱怨,“國子監那群心比天高的監生,一個個眼高於頂,本來就看不起我們這些無望科舉的讀書人,現在倒好,在百工學院念書,將來還要做匠人,做農人,做挑糞工,還不被他們笑話死。”

“早知道我還不如繼續念四書五經……”

穆棱摸了摸鼻子,苦笑道:“既來之,則安之吧,我總覺得,或許那位有別的心思在裏面。”

※※※

在學院老師的催促下,眾學子們分成了十個組,每個組二十人左右,按照分配的試點鄉鎮,收拾行裝,踏上了社會必修課的路。

穆棱所在的小組,在離涇河鎮最近的吳家村,他們的任務是至少修建一座旱廁,幫助當地村民收集糞肥,推廣至少十台改良耬車,如果無法完成,這學期的課業就相當於白念。

穆棱一行二十人,乘著租來的驢車,路上慢吞吞晃悠了兩天,終於從京城抵達涇河鎮。

涇河鎮是附近的一座大鎮,集市相當熱鬧,吳家村就在鎮子以南十裏之處。

穆棱等學子拿著學院開具的路引和介紹信,先到涇河鎮的官衙報道,當地縣令姓吳,早前就收到了京城來的消息,要求配合皇家技術學院學子行事。

吳縣令沒有為難他們,笑呵呵地招呼一群學子,在縣衙的廂房入住,第二天就親自帶著眾人到了吳家村。

穆棱自小在鄉間長大,吳家村的狀況與荊州農村差別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