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九章 清理

東南邊的一處高崗上,兩騎並排而列。

長髯者道:“楊崢生了個好兒子!”

只要楊旭退走,等待他的就是重重埋伏。

但千算萬算,沒想到楊旭就留在原地,與一千中軍精銳待在一起,讓他們無從下手。

正面戰場要吃下這一千中軍,至少需要五六千的人馬。

中軍之精銳,天下皆知。

即便他們兵力多出兩倍,也不敢動手。

如今的中原,沒有任何勢力能悄無聲息的拿出五六千人,更關鍵的是,許昌城已經收到消息,北宮純正率八千精騎趕來。

短髭者道:“可惜了某三百七十一名死士,把他們養大不容易。”

“區區死士而已,只要榮華富貴在手,大不了以後再養。”

“我們以前那麽鼓動淮王,沒想到卻是個軟蛋,胸無大志,只知吃喝玩樂,浪費我們如此多的精力。”

“皇帝的兒子不止這一個,不是還有其他人嗎?朝中幾大派也是內鬥連連,皇帝在此時清查關東,正好給了我們機會。某就不信他們對皇位沒有念想。”長髯者目光深邃起來。

“機會是有了,但我們的勢力實在太弱了,沒有關東士族支撐,只怕難以成事。”

“他們會支持的,不過不是現在。”長髯者勒轉馬頭,“讓前面埋伏的人撤了,來日方長。”

兩人傳下令去,對峙的流民軍紛紛撤走。

不過誰也沒注意到,荒草樹木之間,早有幾雙眼睛如夜梟一般盯著他們,尾隨其後……

流民退了。

楊旭卻還在原地一動不動,直到一個時辰後,北宮純率數千騎兵來援。

“末將來遲,殿下恕罪!”

“將軍來的不遲。”楊旭笑道。

從許昌收到消息,集結將士,在一兩個時辰裏趕來,已經是非常快的速度了。

“末將這就去追殺,定要賊子片甲不留!”北宮純怒道。

楊旭望了一眼昏沉的暮色,以及空蕩蕩的原野,“不必了,對方早有準備,大軍出行反而不便。”

張駿道:“護送殿下回許昌方是大事,早有人追查去了。”

眾人這才在大軍的護衛下,緩緩返回許昌。

數日之後,越來越多的罪證被錦衣衛和宣義郎收集。

從豫州開始,一場地震漫延至整個關東。

無數前朝遺留下來的官吏被緝拿,三族押送至許昌,由禦史台的官員當眾審判。

隨同押解而來的還有他們數不盡的家財。

一個小小的縣主簿,便能家財萬貫,僮仆千余……

縣令、太守的家財更令人驚訝,隨便一家就是百余車。

“滎陽太守鄭伸,侵占朝廷均田一千二百畝,巧立名目,中飽私囊五十七萬緡,私蓄家奴兩千五百七十三人,其余欺壓百姓之舉如下……”

每一條罪狀讀出,都讓圍觀的百姓大聲喝彩。

“按大秦律,斬立決!”

兩名膀大腰圓的秦軍將士上前,按住抖若篩糠的罪官,一刀下去,人頭滾滾……

“彩!”百姓熱情被徹底點燃了。

“大秦萬歲!大秦萬歲!”

百姓們歇斯底裏的呼喊著,可見平日他們收的欺壓之重。

一顆顆人頭滾落街邊,楊旭面無表情。

在他眼中,不過清理舊弊而已。

關東經歷此次徹查之後,會徹底融入大秦。

其實大秦的律法已經很寬容了,只誅首惡,余者流放,還沒斬盡殺絕。

一些主動交代的人則可以免除一死,與家人一起流放河中或者遼東。

這場審判一直持續了兩個多月,魏晉時代殘留的最後遺毒也被清理了,不敢說完全幹凈,但關東的氣象肯定會為之一新。

向遼東遷徙了兩萬三千四百余戶,十一萬之眾。

河中遷徙了一萬六千九百余戶,八萬余眾。

大大充實了大秦帝國的邊地。

而中原腹心之地清理出來大量良田,楊旭責令當地官府再度均給百姓。

一時間,關東各地紛紛稱贊太子之賢德,有的地方甚至見了生祠,四時供奉。

大量的空缺官職,反而提供了大量的上升通道。

新上任的官吏、三老,讓關東鬧鬧與大秦連在一起。

除了收復民心,填充遼東河中,最大的收獲竟然是收繳了九十多萬石糧食,三千多萬緡錢,其余的金銀寶玉等等更是不可勝數。

太子在關東的威信被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關東士民盡皆歸心。

楊旭算是給楊崢交了一份完美答卷,經歷此事,既知道百姓苦難,也知道為政不易。

楊崢讀著關東送來的詳細匯報,暗贊楊旭辦事妥帖。

如果是自己去,很可能關東就血流成河了,楊崢絕不允許地方上有公然對抗大秦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