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威脅

歷史上,有很多王朝都是自太原崛起的。

控帶山河,雄踞天下之肩背!

太原失守,河北首當其沖。

一封封急報從北面、西面、南面傳回洛陽。

病榻之上,司馬昭的臉色也越來越慘白。

逃回洛陽後,司馬昭足足臥床一個月,身體才恢復暖意,剛有了起色,各種壞消息紛至沓來。

北面自然是太原失守。

西面,楊崢拿下關中、漢中、蜀國,氣吞萬裏如虎。

但最危險,最迫切的卻是南面。

鐘會十四萬大軍順漢水而下,在上庸三郡短暫停留之後,直撲荊北。

一個荊北也就罷了,司馬昭不是不能接受。

然而鐘會的意圖不在於此,而是直奔宛城。

宛城是一個非常要命的地方,為南陽盆地的腹心,向南是襄陽,向東是許昌,向北就是洛陽。

鐘會能做的事太多了。

“關中早已殘破,蜀中亦為疲敝,雖為楊賊所得,終不改東強西弱之局,昔者太祖有赤壁之禍,而魏祚依舊,相國口銜天命,當振奮祖德,募四海之豪傑,聚天下之英賢,不數年,涼賊之勢必挫,天下士族皆視西賊如虎狼,恨楊賊入骨,必能與相國勠力同心……”

司馬昭讀著鐘會的信,目光復雜起來。

到現在為止,他依舊不能判斷鐘會的意圖。

就算鐘會有異心,憑他手上握著的十四萬大軍,司馬昭也不敢拿他怎麽樣。

賈充看完信之後冷笑一聲,“鐘會所慮者,士族也!”

司馬氏與士族捆綁的太緊密了,幾乎天下幾大士族都是司馬氏的姻親。

司馬昭的中軍雖然敗了,但河北、荊州、兗州、青州等鎮,全都是司馬氏的故舊,仍有兵甲二十余萬。

鐘會若敢行不臣之舉,這些軍鎮也一定饒不了他。

總而言之,鐘會沒有第一時間撲向洛陽,讓局勢有了緩和之機。

“士季有全軍之功,又招降蔣斌、王含、蔣舒等蜀國軍將,有功於社稷,今封為司徒,陽翟縣侯。”司馬昭率先妥協。

中原已經經不起再一次大戰或者分裂了。

而陽翟侯對鐘會也是一個隱晦的警告。

當年袁術的封號正是陽翟侯。

“鐘會所憑不過手上十二萬中軍,今王濬、王渾皆在軍中,何不釜底抽薪,令二將各引中軍返回洛陽?”賈充對付自己人非常嫻熟。

當日蒲坂逃生之後,他與司馬昭的關系越發緊密。

司馬昭搖搖頭,“士季焉不知我等釜底抽薪?司徒與陽翟侯,其必知我意。”

他對鐘會仍然心存幻想,畢竟曾經一個圈子長大的。

這麽多年,沒有鐘會在背後出謀劃策,司馬昭也不會走到今天。

當年司馬師薨於許昌,皇帝令司馬昭就地治喪,而令傅嘏率六軍返回洛陽。

鐘會力勸司馬昭親自領軍回洛,幫司馬昭渡過了一次不大不小的危機。

眼下局面雖然對司馬昭非常不利,但鐘會還是沒有機會。

因為士族始終站在司馬昭這一邊。

洛陽城中尚有陳泰、陳騫二將以及三四萬的殘軍,把鐘會堵在伊闕關外還是能辦到的。

司馬昭能坐在相國位置上,當然不是一無是處。

“相國英明。”賈充拱手一禮,真把鐘會逼反了,對大家都不好。

司馬昭動不了鐘會,鐘會同樣動不了司馬昭。

回洛一個多月以來,石苞、州泰、鐘毓、何曾都上書詢問司馬昭安危。

鎮守許昌的司馬駿也來信安慰。

司馬駿為司馬懿第七子,自幼聰慧,累任步兵、屯騎校尉,散騎常侍,後轉任安東將軍,鎮守許昌,是司馬家為數不多的後起之秀。

有這些人支持,司馬昭的位置依舊穩固。

“士季應該不會輕舉妄動,楊賊拿下太原,洛陽日夜難安!”司馬昭嘆了一口氣。

涼賊若是沒有太原,則關中遲早保不住。

有潼關、武關在,幾年之後中原大軍回過氣來,能繼續跟涼賊角力。

但涼賊占據太原,形勢就又不一樣了。

太原仿佛一把長劍,懸在中原頭頂上。

並州跟關中一樣,在漢末也是亂作一團。

中平四年,南匈奴休屠各部反叛,殺並州刺史張懿,中平五年,黃巾余部郭太、韓暹、楊奉等人在河東重新起義,號白波軍,有眾十余萬,攻太原、擊敗董卓大將牛輔。又聯合內遷於汾河流域的南匈奴於夫羅,連破太原、河內等郡,威脅洛陽。

其後,曹袁大戰,並州在高幹治下,亦卷入大戰之中,鐘會之父鐘繇說服馬騰,馬超、龐德參戰,發起河東大戰,前後持續六年……

並州人口早為之一空。

所以曹操才會遷南匈奴填補並州之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