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部署

西平大刀闊斧的折騰著。

武威也是暗流洶湧。

胡奮赴任之後,面臨比陳泰更嚴峻的形勢。

安定胡氏猛龍過江,武威地頭蛇自然不服。

陳泰是潁川士族,與涼州豪強沒有本質沖突,而且陳泰的聲望擺在那兒,治理並州時,也沒有趁機擴張勢力。

胡奮就不同了。

安定距離武威咫尺之遙。

大家怎麽回事,心知肚明。

武威軍屯民屯官府牧場早就被蛀空了,胡奮的四千部曲連吃飯都是問題。

還需要從安定和南安輸送糧草。

“易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將軍欲持久,則必須變通!”衛瓘低聲道。

在未出任涼州司馬前,他已經是朝廷的散騎常侍,侍奉在皇帝左右,是即將被重用的信號。

“如何變通?”胡奮這段時日郁悶不已。

來武威的路上就被伏擊了六次之多……

這是典型的下馬威。

“楊崢分田減賦,吸引雍涼百姓,其志不小,將軍受司馬公之托付,任重而道遠,屬下以為,首先當殺一儆百,提振威信。”衛瓘眼中冒著寒光。

“這豈非自絕於天下士族?”出身安定胡氏的胡奮不得不考慮深遠影響。

以他性格自然有些難以做出這種事情,所以司馬師才會派出衛瓘輔佐。

涼州士族,一大半聚集在武威,一小半聚集在敦煌。

漢末以來,影響力深遠。

賈、段、張、李、索、廖等等,全都是數一數二的大族。

衛瓘兩手一攤,“此為上策,收拾一二大族,取其家奴田產,分賜百姓,收為屯田客,擴充實力,再以涼州刺史召集張掖、酒泉、敦煌之守軍,組成聯軍,以鮮卑、匈奴、羌胡為爪牙,聚十萬之眾,與鄧士載三面夾擊,則三年之內,西平必破。”

無論西平怎麽折騰,人口、財力、物力都無法跟涼州相提並論。

更何況旁邊還有鄧艾虎視眈眈。

不過前提是胡奮能整合整個涼州。

“此策太急,願聞中策。”

司馬師的密信是能取則取,不能取則壓制西平。

衛瓘沉吟片刻後道:“既然不願動士族,那就學楊崢,以羌胡起家,收其人口為軍奴,然後裹挾匈奴、鮮卑,逼迫各大士家就範。”

“下策。”

“竭澤而漁,增加百姓賦稅,收其田地,逼其為屯田客,暗待時機,協助鄧使君出兵西平。”

胡奮稍稍思索之後,心中很快就有了決斷,上策是萬萬不敢用的。

天下士族,互相盤根錯節,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得罪他們,即便平定了楊崢,安定胡氏的以後的路也會越來越窄。

別說他不敢這麽弄,即便是司馬師來了,也不敢這麽玩。

下策太過陰狠,涼州官府編戶上本來就沒多少百姓。

以胡奮的性格也做不出來。

所以只有中策,先對付羌胡。

一句“楊崢以羌胡起家”,擊中了胡奮的心弦。

武人都是爭強好勝的,既然楊崢能以羌胡而起,他為何不能?

“中策!”

衛瓘輕撫了一下唇上兩撇胡須,“取中策,則勝敗在五五之間。”

胡奮用力的一揮手,“當然是要戰場決勝!”

“楊崢能四五年間崛起於西平,必有過人之處,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是以細作絕不能少,屬下擅自作主,已經部署。”衛瓘目光轉向南面。

南面為群山阻隔。

冷龍嶺、烏鞘嶺諸峰常年白雪皚皚,積雪所化的河流滋養南北兩面的大片土地。

時值七月,祁連山脈南面青翠的麥苗如萬頃波濤此起彼伏。

烈日下,奴隸們穿梭期間。

驅蟲、鋤草、引水灌溉,全都依靠人力。

不過楊崢覺得這時代的莊稼,遠沒有後世的茂盛。

後世莊稼經過選種育苗,各種化肥除草劑,畝產六七百斤以上。

現在能達到三百斤就是上等良田。

西平平均畝產兩百多斤。

“今年精耕細作,只可惜雨水不足,不然產量高於去年。”魯芝身邊一個文士道。

“張煥、字明起,武威張氏旁支,現為西平掾吏。”魯芝介紹道。

掾吏不是實職,算是魯芝的副手。

張煥拱手道:“拜見主公!”

“先生免禮。”楊崢客客氣氣道,杜寬的招賢司還是發揮了些作用,最近從涼州而來的士人忽然增多了些。

其中不乏有才學之士,分別調入各司為掾吏,以後根據能力大小提升。

“煥來涼州末學後進,能得主公重用,實乃三生有幸。”張煥一臉感激。

重用就談不上了,楊崢用人還是比較謹慎的,沒有真才實學,想進一步還是很難的。

“西平百廢待興,以後還需多多倚仗先生。”楊崢也虛應了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