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道合

眾目睽睽之下,一百多名羌人首領被推上了刑場。

這些人倒也硬氣,不斷咒罵楊崢背信棄義。

然而這些人活著終究是個麻煩。

楊崢忽然明白項羽為何要坑殺二十萬大秦降卒。

屠殺降卒,楊崢做不出來,但為了以後徹底整合羌人,這些酋首不能留下。

“將軍不能殺我,不能殺我啊!”

一人蓬頭垢面的,哭嚎震天。

親兵一把抓起他的頭發,楊崢這才看清是俄何燒戈。

到了現在,這老小子居然還想活?

“本將為何不能殺你?”

“將軍今建大功,留我一命,可彰顯將軍恩德,我俄何燒戈甘為馬前卒,為將軍招撫羌眾。”為了活下去,俄何燒戈也算動了腦子。

楊崢笑而不語。

姜伐野怒道:“此人口是心非,留著必是禍害,將軍休要聽他胡言亂語。”

伐野部與俄何燒戈有血仇,自然不願見他活著。

楊崢也不會這麽傻,俄何燒戈的確有點用處,但隱患太大,還要得罪姜伐野。

“屬下求請親手斬了此賊!”姜伐野非常認真的看著楊崢。

“可。”楊崢點了點頭。

俄何燒戈癱坐在地。

姜伐野提刀上前,一刀斬下他的腦袋。

一百多顆人頭同時落地。

羌人俘虜們一陣躁動。

但被士卒一陣呵斥,雪亮的刀子前,終究無人敢動。

羌胡義從們看楊崢的眼神有些不一樣。

以往的護羌校尉無不以仁義為先,而楊崢卻帶給他們異樣的感覺。

楊崢不在乎他們心中怎麽想,給每部分了些糧食錢帛,也就散了。

山口城解決了,楊崢沒忘記突襲西都的七千羌騎。

驅趕俘虜浩浩蕩蕩向西都前進。

多日來,這些羌騎在西都城下損兵折將,已不足五千人,見楊崢氣勢洶洶殺來,向東北方向撤走。

楊崢手上有俘虜近三萬,而兵力只有四千不到,不敢分兵去追擊。

東北方向是盧水胡的地盤,就讓他們去頭疼。

盧水胡成分相當龐雜,伊健部被張既擊敗之後,沮渠部、彭部成為最大兩支。

沮渠是匈奴後裔,而彭部則明顯漢化。

用這四千羌騎去摸一摸盧水胡的底細,也不失為一著好棋。

關鍵,現在也沒力氣去剿滅他們。

楊崢於是留在西都整合羌人。

杜預出城迎接,眼神中帶著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將軍神威,一戰破鐘羌,為大魏掃平西北邊患,日後定為國家砥柱。”

這勝利來的並不輕松,其中艱難險阻,實在不足與外人道哉。

“非是我神威,而是將士用命,杜長史運籌帷幄,我方能出奇制勝。”

杜預卻苦笑道:“不瞞將軍,屬下謀劃之時,並未想過將軍會成功,能逼走迷當已算不易,不想將軍強渡大河,橫掃河曲,果決勇毅,頗似漢之霍驃騎。”

一會兒是國家砥柱,一會兒是衛青霍去病。

這眼藥上的有些太明顯了。

楊崢倒是想成為曹魏的砥柱,關鍵在於,曹魏要不要自己這根柱子啊。

似乎沒幾年,老曹家的房子,就要被鳩占鵲巢了。

對杜預,楊崢是真心的敬重。

尤其是此次大戰,杜預準確預言了臨羌西都二城平安無事,讓楊崢無後顧之憂。

“我一介武夫安敢與霍驃騎相提並論?”楊崢笑道,“今羌多漢少,該如何治理?”

杜預顯然是個合格的長史,而身為這時代頂尖的文人,政務本就是他的長處,“群羌混一,分治屯田!”

“元凱細細說來。”

“羌人多種落、多部族,今將軍斬其酋首,收為奴隸,不可使其同種同族處於一地,久必為亂,先混合,再分置,以漢軍轄制之,時日一常,羌人自服。”

“分而化之!”楊崢四個字就道出了其中的精髓。

杜預哈哈一笑,“正是如此。”

不談什麽忠於大魏的時候,楊崢與杜預還是非常默契的。

“若以聖人大義教化他們,元凱意下如何?”楊崢眼中亮出一道微芒。

“教化羌人?”杜預愣住了。

“西北形勢羌胡多漢少,分而化之能治標,卻不能治本,以聖人教義化羌胡之野蠻,方為長久之計!”

論學識十個楊崢比不上一個杜預。

但論見識,杜預則遠遠不如楊崢了。

歷史長河中,西教都是一手刀子一手經文,來宣傳他們的教義。

這時代的儒家還是進步的,但也同樣是內卷的。

鄙視周邊四夷,所以沒有擴張的興趣。

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此言放在大漢之前,也不算錯,但魏晉之後,就逐漸不適用了。

很多夷族君主,遠比司馬家的皇帝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