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答應了祝子翎, 即便容昭現在有一堆的事正要忙,仍是第一時間把找人說書排戲的事交代了下去。

以往容昭是精力都放在了能抓到手裏的實力上,懶得管那些輿論風波,如今他馬上就要受封太子, 也是該分出一部分精力來處理風評問題了。

對於祝子翎的提議, 方簡等人一開始有些詫異, 但琢磨了一下就慢慢覺出其中的妙處來。

容昭之所以一直被人塑造得形象可怖,雖然是少不了譽王晉王這些人故意的汙蔑詆毀, 但也有容昭紮根軍中, 導致和那些文官、讀書人天生不對付的原因在。

偏偏這些讀書人就是最能影響風評、給輿論定調子的人,又講究所謂不畏強權的清名。容昭不馴禮法, 之前向來是儒生們批判的對象, 即便如今成了太子,這些愛面子的儒生也未必就會說容昭的好話。故而這扭轉輿論的法子, 方簡等人其實都還沒有特別好的想法。有了祝子翎的建議後,他們頓時感覺豁然開朗。

方簡他們並非是不恤民生的那種人, 但這個時代,為官做宰的人與普通百姓之間的距離本就很遠,無論是當官的,還是讀過書的,一貫的邏輯都是上行下效,從高處指點江山,而不會從底層百姓出發。甚至許多官員都覺得百姓什麽都不懂,很多道理即便說給他們聽也是白費力,只要老實馴服聽話就行。

從州牧這個官名, 也可以看出在某些統治者看來,管理百姓其實與放牧牛羊無異。

牛羊當然是很有用的, 要想領地上興旺繁榮,也不能讓牛羊太少了太瘦了,但誰會在謀劃用計幹大事的時候指望靠牛羊來配合呢?

操控輿論?那當然是要找會寫文章的讀書人!靠那些愚昧的百姓有什麽用?那些左右朝堂、手握權柄的人會管愚民們怎麽想嗎?

就是到了民不聊生改朝換代的時候,實際被在乎的也大多不是那些一輩子面朝黃土、連飯都吃不飽的人的民意,而是那些盤踞地方的士紳豪強。畢竟後者更有能力順勢揭竿而起、逐鹿天下,而前者能成氣候的太少。

身居高位的人會天然地忽視底層的自主思想,因此祝子翎的提議雖然看起來不是什麽難事,但之前卻沒有人想到這麽做。況且說書、唱戲,這都是下九流的營生,把堂堂太子編排到戲裏,豈不是有辱皇家威嚴?即便大啟的言路還算開闊,並沒有明令禁止這種事,一般卻也是沒人敢幹的。

當然,即便沒人敢明說,可一旦天潢貴胄、達官貴人們鬧出了什麽事,百姓的議論也還是少不了的,借古諷今之類的辦法更是屢見不鮮。故而與其任人以訛傳訛,倒不如利用好這塊陣地。

方簡之前沒轉過這個彎,如今越想越妙。容昭以前被讀書人罵得不少,那些腐儒們自詡出塵,常常覺得大字不識的底層百姓有辱斯文,偏偏又愛把民意民心掛在嘴上。他倒是想看看,往後要是老百姓都誇起容昭來,這些人又要怎麽辦!

“王……太子妃殿下真是聰慧過人,智計別出!”

容昭的太子之位板上釘釘,但祝子翎這個正妃卻並不會一同受冊封。在有些人看來,容昭往後都要繼位當皇帝了,肯定要有嫡子的。即便祝子翎是厲王妃,卻未必能是太子妃。即便是容昭的手下裏,也未必沒有這樣想的人。

不過方簡是看得很清楚的,不說容昭和祝子翎的感情,就是單憑祝子翎帶來的這些助益,這個太子妃,乃至未來的皇後之位,也不能給了別人!

就是跟最有勢力的世家聯姻,益處也不見得能跟祝子翎比。祝子翎還不會有一幫想要借勢的親戚,一心想的都是容昭。

除了不能生,便是縱觀古今,也再沒有能比這更好的皇後人選了!

方簡想到這兒,忍不住又對容昭說了一句:“殿下可一定要和太子妃長長久久,將人放在心上啊!”

容昭淡淡瞥了他一眼:“還用你說?”

“譽王謀逆時的情形你已經知道大致了,到時候讓人添補一些,多誇幾句翎兒。”容昭交代道。

宮變當晚本就得益於祝子翎替他免去中毒之憂,還把永宣帝救了回來,只是異能的事不能讓人知道,只能另外想辦法給祝子翎增加亮點了。

“還有,本王向來受人懼怕,大舉歌功頌德恐怕效果不佳,不如先將翎兒的事傳揚出去,有玻璃這些明晃晃的東西在,想必不缺說服力。”

“……”方簡說完那句話就覺得自己有些多此一舉,聽到容昭的後話,頓時越發後悔自己多話。

“是,還是殿下考慮得周到。”

果然,容昭給祝子翎的待遇哪裏還需要他操心。他不如想想祝子翎以後有沒有可能找出什麽能讓男人生孩子的神奇寶貝,說不定還更有意義一點。

雖然是討論正事,但還是被塞了一肚子狗糧的方簡退場去找人編故事了,容昭又讓人順著今日美食城那幾人供出的線索查了查,而後又處理了一些明日受封儀式的事宜,還有邊關傳來的消息、之後北上的一些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