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三章 朕只要活著,就決不投降!(第2/3頁)

在完全對上負責的科層制官僚體質之下,為了上進,為了升官,南漢的官員為了對上討好,甚至不惜閹割了自己也要上位。

姚夔為了國事能做到這個份上嗎?日後或許可以,但是現在姚夔不行。

於謙往前坐了坐身子看著陛下說道:“陛下,上次廷議之時,陛下淺嘗輒止的說了一下以實為本,今天這鹽鐵會議,是不是議一議,這虛實之間,有何變數?”

朱祁鈺點頭說道:“那是自然,沈尚書,你來簡單介紹下幾大官廠的情況吧。”

戶部司務站起身來,將手中厚厚的題本一本一本發到了每個參加鹽鐵會議的朝臣手中,而這厚重的題本上還蓋著景泰之寶的印綬,一個血紅的密字格外引人注目,顯然是三經廠刊印,而且是不對外發行的刊印之物。

沈翼才開口說道:“這個諸位不能帶走,會後,是要收起來的。”

“自景泰元年廷推再設官廠之後,十一年來,至此時,大明共有遼東廠、石景廠、大名廠、勝州廠、景泰廠、六枝廠、江淮廠、馬鞍廠、福建諸廠、廣州南塘廠等共十八煤鐵聯運官廠,遼東、甘肅、川蜀、交趾、舊港等在建官廠共計十六處。”

“這是只屬於官廠,劃分了廠區,直屬於工部和戶部,不包括各布政司、知府、知縣衙門所轄地方官廠,至今工部和戶部直轄官廠共計有工匠三十六萬余人,年產煤二萬萬六千六百余萬鈞,產鐵逾三千四百六十余萬鈞,產鋼一千七百百四十多萬鈞。”

一鈞大約是三十斤,斤的計量單位在日益擴大的官廠規模面前太小太小了,即便是鈞的計量單位眼看著也不夠用了,計省正在擬定新的計量單位,朱祁鈺讓兩千斤折合一噸去計算,目前大明官廠統計仍沿用斤、鈞的單位,在官廠產量進一步提升之後,會增加噸的計量單位。

折算之後,大明年產鋼為二十五萬噸,以後世並不是那麽有名的邯鄲鋼鐵集團為例,邯鄲鋼鐵集團一年鋼鐵產量為967萬噸,大明眼下的鋼鐵生產能力,大約和邯鋼集團十天零一個小時的產量平齊。

朱祁鈺對這個數字並不是很滿意,但是群臣們聽聞這個數字,仍然是驚駭無比,這是戶部第一次公布數據。

以大明官廠的鋼鐵產量而言,朱祁鈺可以用一年的鋼鐵產量,給大明每個人,男女老幼不限,每人打造一套明光甲披在身上。

什麽是不知天命,阿剌知院就是不知天命,他並不知道大明皇帝就是不用火炮,用鋼砸,都能把哈拉和林夷為平地。

天命是什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戶部和工部的理解,面前這些數據表現出的大明國力就是天命。

沈翼停頓了很久,發下去的題本上,有詳細的統計數字,群臣們需要時間去看,他看眾人擡起頭來之後,繼續說道:“若是以洪武年間官冶煉鐵核算,今日官廠產鐵約為洪武二十一年官冶的一千三百多倍,也只有這個數字去衡量,洪武年間並無朝廷統計鋼鐵產量。”

“十八官廠每年上繳六成盈利,去歲上繳折銀計,共一千二百八十四萬銀。”

一個龐大的以工匠為核心的利益集團已經成形,而且隨著蒸汽的不斷推廣,正在以一種讓人瞠目結舌的速度在發展。

朱祁鈺在沈翼說完之後,就點著桌子對著坐在長桌前的陳有德說道:“石景廠總辦陳有德,上次石景廠和順天府起了拆借的齷齪,朕告訴過你們,你們有錢、有糧、有人、有炮藥局,大明的甲、炮、車都是你們造的,官府欺負到你們頭上,跟他們鬧啊,鬧得越大越好,鬧得人盡皆知,最好把他們掛在你們煤鋼園的路燈上!就沒人敢欺負你們了!”

“鬧起來,朕也給你們兜底!”

“說了這麽久,還天天受欺負。”

朱祁鈺南巡回京,賀章就彈劾石景廠花了三十六萬銀造了個牌坊,那是為了平順天府拆借的賬,官廠上繳的利潤從三成變成了六成,因為石景廠護不住那麽的銀子。

這官府欺負官廠這事,也不只是拆借,比如之前的五城兵馬司的駙馬都尉們,就盤踞在上面吸血,石景廠還是忍氣吞聲,連告狀都沒告狀,還是緹騎們復查的時候,拔出蘿蔔帶出泥來,朱祁鈺才知道還有這麽一出。

“這這這……”陳有德擡起頭來,支支吾吾,他只是一個總辦,他能有什麽辦法。

鬧?怎麽鬧?

陛下說得好聽,就是陳有德敢帶這個頭,也沒工匠敢跟著他鬧,工匠這個群體最是守規矩,因為不守規矩的都死在了爐前,官廠的規範是什麽,是用血書寫的教訓。

朝廷是陛下的朝廷、天下是陛下的天下,這陛下的親戚們伸手求點財,而且連九牛一毛都算不上,完全不值得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