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二章 治國修身平天下,掃清天下不平事(第3/3頁)

“不動,不是一種愚蠢,往往很多時候,是一種智慧。”

“對於足利義政而言,在倭國層層架空的政治格局下,他本身的權力就不是很大,一些威脅幕府的大名死掉,對足利義政而言,反而是有利的。”

朱祁鈺在窗外聽完了胡濙的這種說辭,不得不說,得虧胡師父有恭順之心,若是胡師父沒有恭順之心,都不用親自下場,只需要出謀劃策,朱祁鈺這理政的難度就會驟升,甚至難以應付。

朱見澄聽後,簡直是目瞪口呆,他才知道原來還能這麽玩!

他認真的品味了一番胡濙這番話,眉頭緊蹙的問道:“可是土木天變後,於老師父做了很多,又是迎父親出王府監國,又是三請父親繼位,好像和少師說的不同。”

胡濙的表情可謂是五味成雜,他聽聞太子提及了於謙的做事風格,便是略微有些失神的說道:“於少保那是鬥士,是天下人的榜樣。我年少之時,是想成為那樣的臣子,最終,我活成了現在的模樣。”

誰人年少不輕狂?

當年胡濙進士及第,意氣風發之時,也想做於謙那樣的人,修身治國平天下,掃清天下不平事。

他做到了嗎?沒有做到,最後他活成了眾人口中的諂臣。

胡濙面色復雜的說道:“太子殿下,於少保不常有,不能當尋常去看待,多數論政,都應當把於少保這樣的人排除在外,或者單獨去討論。”

於謙殿試就開始懟太宗文皇帝,而後又懟楊士奇等一眾,還把王振給開罪了,弄的自己一身狼藉,身陷囹圄困於囚牢,如此多的困苦,千錘百煉之後,於謙身上的棱角仍然如此分明。

“好像武清侯之前也入過詔獄,於少保也入過詔獄。”朱見澄敏銳的把握到了實情的關鍵。

大明的文武巨擘,似乎都是進獄系人才。

如果一個大明皇帝發現無可用之人怎麽辦?從詔獄裏尋找賢良即可。

大明真正的養才儲望之所是翰林院嗎?非也,是詔獄。

朱祁鈺走進了文華閣內,笑著說道:“澄兒,胡少師只是在自謙,這《預防衛生與簡易方》一書不可不讀,胡少師生民無數,有大愛。”

胡濙和朱見澄趕忙見禮。

朱祁鈺擺了擺手示意無須多禮,他坐下之後說道:“這本醫術你知道風力如何評斷?他們說胡少師猶慕仙術,招致術士出入無間,閨門不謹,以損譽雲。”

“可是胡少師這本書,讓陳福寅為大明帶回了琉球,當初琉球鬧倭亂,琉球國王跑到大明避難,陳福寅就是拿著這本書,在琉球闖下了椰子大王的名號。”

“澄兒,於少保那樣的臣工,要能力有能力,要忠心有忠心,要圓滑有圓滑,幾百年都出不了一個,若是你以後有胡少師這樣的臣工輔佐,那是天幸。”

“陛下謬贊,陛下謬贊。”胡濙不勝惶恐的說道。

朱祁鈺笑著反問道:“胡少師說朕說錯了嗎?”

“陛下自然不會錯。”胡濙無奈的說道。

“那朕就不是謬贊,胡少師當得此譽。”朱祁鈺樂呵呵的說道。

“這……”胡濙只能搖頭,陛下一句話堵得他沒話說,只能承認自己是個還不錯的臣子。

於少保這樣的臣子少有,胡濙這樣的就多嗎?其實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