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八章 《論世界帝國》(第2/3頁)

伊凡補充了他闡述泰西歷史的論據,是但丁的話。

大明的華夷之辨和但丁的‘最高貴民族’完全不同,大明的華夷之辨的解釋,是隨著不同歷史時代,有著不同的表述。

大明華夷之辨的表述,在中原處於分裂之時,聲浪愈高表現為華夷大防。

在中原處於統一之時,表述為文化優越。

除正義性的保衛華夏時的武裝外征外,歷朝歷代,很少有無故征伐周邊四夷的行為,因為這要被看成是‘不仁’和‘無德’。

尼古勞茲曾經尖銳的批評過大明這種溫和的文化,將其統一描述為高道德劣勢,為此曾經和胡濙激烈爭辯,這也是唯一一個胡濙輸掉過的議題。

胡濙從未在禮法上輸過哪怕一陣,但是這個議題,胡濙的確是輸了,大明的確有高道德劣勢。

比如大明曾經多次賑濟韃靼、兀良哈、瓦剌部,而且貫穿整個大明歷史,從洪武年間到崇禎年間。

萬歷四十五年,上年水災胡地尤甚,饑寒已極老弱填壑。奴酋(努爾哈赤)令去覓食,群胡逐日入撫順,歲乏食,上命發倉粟娠之。

萬歷四十五年,建奴地面發生了水災,老奴酋努爾哈赤到撫順請求朝廷賑濟,萬歷皇帝下旨給予賑濟。

萬歷四十六年四月,老奴酋書‘七大恨’誓師攻明,悍然反叛,萬歷四十七年,薩爾滸之戰大明一敗塗地。

胡濙在高道德劣勢上,沒有辯過尼古勞茲,最終承認了大明的確有高道德劣勢。

因為事實勝於雄辯,擅長雄辯的胡濙也沒辦法去否認事實。

畢竟胡濙只是無德,不是人間之屑,不會拋開事實不談的絕招。

“哦,但丁啊,朕聽說過他,你帶了他的書嗎?可以翻譯一下。”朱祁鈺頗為感興趣的說道,他沒有和伊凡討論華夷之辨的打算,而是問起了但丁。

文藝復興的著名詩人、文藝復興的開拓者但丁·阿利吉耶裏,以《神曲》留名後世,但是在他的另外一本書《論世界帝國》提出了著名的基本理論,為了世界的福利有必要建立一統天下的世界帝國。

尼古勞茲談到過這本書,但卻沒有帶過來,東羅馬帝國和泰西教皇共軛異端,交流比較少,而羅馬亡國之君,君士坦丁十一世為了羅馬存續,甚至向泰西教皇請援,為了羅馬,君士坦丁十一世真的盡力了。

“帶了很多。”伊凡三世頗為確定的說道:“想得到什麽就必須付出同等的代價,我前來大明求學遊歷,想要獲得大明的知識財富,就必須要付出對等的財富,金錢並不能去稱量知識的價值。”

“可是到了大明,我才發覺了自己的幼稚。大明的文化財富,如同海洋一樣寬廣,而我帶來的書籍,如同一條溪流。”

朱祁鈺反而搖頭說道:“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大明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但凡是有益於大明的,無論是多麽微弱,大明都願意去了解。”

大明是開放的、包容的。

在《景泰歷書》之前,大明的《大統歷》有大量的回回歷法,而在東學西漸之後,徐光啟為首,曾經和利瑪竇翻譯了大明的西方著作,並且寫成了《崇禎歷書》。

韃清之所以完全閉關鎖國,完全是因為小族淩大族的先天絕症導致,任何討論韃清議題,都要考慮先天絕症。

朱祁鈺也不是唯一懂外語的大明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在見過了小佛郎機皮雷斯使團後,還學會了葡萄牙語,後來還學過梵語。

朱祁鈺和伊凡聊了很久,最後由馬歡將伊凡帶離了禦書房。

而後,大明皇帝開始了一天的政務,批閱了大堆的奏疏,這些奏疏來自文淵閣、通政司和朝臣。

裏面有件小事,說的是太原百姓去買煤,發現煤炭缺斤短兩,三十斤的煤只有二十五斤,就告到了太原府衙門,衙門就去調查,結果並未缺斤短兩,太原府衙門就把告狀的人拿了。

這是誣告,自然要拿。

朱祁鈺看到這裏還以為又是一件崇陽知縣事的案子。

其實不然,這太原府知府高調拿人之後,又偷偷走訪調查,才發現,真的是缺斤短兩,那秤調過,隨後開始查案。

事涉太原府衙門刑房主事、陽曲縣尉、大同官廠幫辦等一眾案犯,皆被收押。

事涉官廠官屯官倒,所以上奏。

太原府知府的意見是各打三十大板,從輕發落,而刑部尚書俞士悅的想法是一應法辦,朱祁鈺批復了俞士悅的奏疏。

華燈初上之時,朱祁鈺才停止了自己的批奏,伸了個懶腰,詢問起了大明明日的安排,興安一一作答。

“王復那邊沒有消息嗎?”朱祁鈺面色沉重的問道,自從景泰九年十月收到了王復的最後一封書信,稟報了赫拉特大捷,王復就再沒有了任何的密奏,而陳循也表示,王復並未回到撒馬爾罕,仍在赫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