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九章 寓言兩則,羊與牧羊人(第2/3頁)

朱祁鈺之所以如此許諾,就是絕了黎思誠日後再謀反的路。

大明皇帝給了機會,他自己不中用,他就沒有大義去謀叛了。

黎思誠跪在地上,低聲說道:“清化有女阮氏,年芳二八,正值妙齡,仰慕陛下聖德,願入宮侍候陛下左右。”

禮物。

前來覲見大明皇帝,黎思誠帶來了一份厚重的禮物,阮氏女。

阮氏在安南國根深蒂固,勢力龐大,而且安南阮氏基本都是元初時候,從廣州、福建等地遷徙至安南的中原人。

出身上也算不得蠻人。

黎邦基是被黎宜民殺掉的安南國王,而黎邦基的母親阮氏英是太後,阮氏英的父親阮熾是元國公,阮主是廣南國的事實上的國主。

安南有北鄭南阮之說,黎宜民送來了鄭氏女、黎思誠送來了阮氏女。

正如朱棣特別喜歡納朝鮮王國送來的高麗姬一樣,皇帝納了當地豪族的女子充盈後宮,這女子是否受寵不重要,重要的是溝通的渠道。

毫無疑問,這有利於大明朝對郡縣安南後的統治。

黎思誠可沒有唐興這樣的皇親國戚做使臣,自然不知道大明泰安宮的規矩。

朱祁鈺想了想說道:“那就和鄭氏女一並留在南湖別苑便是。”

朱祁鈺沒有把鄭氏女和阮氏女直接送到襄王府去,如果大明戰事不順,或者郡縣之後仍有反叛,這兩個女子,就成為了彼此溝通的橋梁。

“臣還有一物獻禮。”黎思誠跪在地上,再次大聲的喊道。

朱祁鈺點頭說道:“呈上來。”

興安端著盤子,拉開了紅綢,裏面是一把平平無奇的劍,沒有寶石鑲嵌的劍鞘,更不是什麽隕鐵之物打造,甚至有些銹跡,並不是什麽寶貴之物。

“這是順天劍,祖父黎利的佩劍,只有劍身,沒有劍柄,供奉於玉山祠之內,劍柄在老大那兒。”黎思誠十分恭順的回答道。

朱祁鈺一愣,唐興去升龍城的時候,在奏疏中提到了這把順天劍。

黎利和王通私自媾和,黎利建立黎朝之後泛舟綠水湖,有金龜冒出來,問黎利要回去了這把劍,那個湖被人稱之為還劍湖,而柳溥當時就住在還劍湖畔。

“這麽說金龜還劍的典故是假的啊。”朱祁鈺看著那把平平無奇的順天劍,頗為感慨的說道。

果然,還是在講故事,神性化國王,就和各種人物出生天有異象一樣,都是為了增加統治的合法性。

朱祁鈺又認真的看了看那把劍,頗為感慨的說道:“爾等祖父,就憑借這一把普通鐵劍,從大明手中,硬生生的搶了安南國,為何?”

“爾等兒孫,將安南置於如此境遇,當真是不忠不孝。”

黎思誠交出這個劍身,無外乎就是押注。

如果他黎思誠真的在十一月份之前消滅了黎宜民,大明皇帝要把這把劍還回去,履行諾言,封他為安南國王。

如果他沒做到,等於說把安南的法統,還給了大明。

這是賭注。

“臣……知不孝。”黎思誠抖動了一下,無奈的說道。

他睿王當的好好的,黎宜民就搞出了宮變,他黎思誠倒是想孝,可是黎宜民不讓啊。

“嗯,去吧,要什麽軍備,和於少保說便是。”朱祁鈺揮了揮手示意黎思誠可以走了。

“臣告退。”黎思誠終於起身,離開了南湖別苑的禦書房,去尋坐班的於謙,購買軍備了。

大明購買安南的大米要付錢,他睿王要買大明的軍備,自然也要付錢。

大明有很多清汰的軍備,是可以出售的,當然火器,黎思誠不敢想,大明朝也不會賣。

朱祁鈺和黎思誠的這頓白話,其實是關於安南若幹問題的討論,最後以黎朝失道,大明拯救黎民於倒懸,大明乃是吊民伐罪,最終形成了決議。

這個決議,極其重要,涉及到了日後統治的法理。

朱祁鈺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麽。

他在滅國。

安南,是一個實際上獨立的國家,是一個擁有共同的語言、文化、種族、領土、政府、歷史和共同認知的社會群體,一個擁有完全主權的國家。

安南是一個擁有一千五百萬人口,三百十二余萬戶,十五府共轄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一縣的國家,而大明清查人口至今,也不到萬萬口,僅僅不到兩千萬戶。

安南的戰爭潛力,大約等同於大明朝的十分之一。

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安南自稱天下第三武力,絕非空口白話,當下,唯一能和安南爭第三武力的,唯有奧斯曼王國的法提赫了。

朱祁鈺從來沒有小覷過安南,甚至還要到廣州府去,平衡各路人馬互相掣肘的可能,這一點上,就連朝中最需要皇帝陛下回京紓困的襄王殿下,都沒有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