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3/3頁)

《則例》中還重點強調了僧、道、也裏可溫(傳教士)、答失蠻(回回傳教士)等人,下番貿易,要依例抽解。

朱祁鈺看著這條,又想起了被送到迤北感化瓦剌人的國師楊禪師,他笑著說道:“這條有意思啊,咱們大明的師爺們這是多害怕朕給僧道免稅?”

興安翻動著厚厚的備忘錄,說道:“這條,臣看看啊,這條是自北宋的時候就有了,宋神宗熙寧元年,定抽解數,後世沿襲此例。”

中原王朝自絕地天通之後,就是神的事神管,人的事人管。

《則例》裏特意將僧道不免稅這件事,明明白白的寫清楚了。

三十三條《景泰市舶則例》將是大明第一部海關法,專門管理海貿的律法。

朱祁鈺想了想朱批了這本《則例》,景泰九年正式實行,他在《則例》的最後寫道:【世上並無長生不老仙,自然也無萬世不移法。】

“陛下,戶部尚書沈翼來的奏疏。”興安猶豫的將一本奏疏放到了桌上,低聲說道:“沈翼要削藩。”

朱祁鈺打開了奏疏眉頭緊皺的說道:“還怎麽削!”

“朕都把所有的藩王送到了十王府住著了!”

“他們之前就說宗藩在地方,破壞地方司法,縉紳還在王府掛靠田地免稅,庇佑奸商行不法,這都是實情,朕把宗藩拉回京師養著,也不行?”

朱祁鈺說著說著就不說話了,他疑惑的問道:“是挺多的啊,朕的泰安宮除了安保費用外,有這麽多嗎?”

龍鳳絨氈、八仙桌、漆桌、燈掛椅、綜床、六角紗燈、祭帛匣、浴桶、浴盆、巨席、蒸籠、紅布袋這些家具一個親王就要一千二百五十件。

蘇木、荊條、柴、炭、煤、鹽、魚肉、椒、蜜、蒜、大料、紅蠟燭、粉、生姜、香油、樺皮,以斤計者,概八萬五千六百四十斤。

這還僅僅是家具和廚房用的配料,這張清單還有很長很長,養一個親王一年折銀就要近十萬銀幣。

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泰安宮去年一年用度不到七萬銀幣。”興安面色不忍的說道:“陛下,僅僅泰安宮有密雲大鐮官廠、太醫院官廠等分紅,不僅夠了,還有結余。”

“陛下,泰安宮已經六年沒從內帑支一厘錢了。”

泰安宮的事兒,一直是汪皇後在管。

冉思娘作為密雲大鐮官廠總辦、太醫院成藥官廠總辦,僅僅交給汪皇後的分紅,就夠泰安宮用度了。

興安不懂史,他不知道歷史上有沒有連冕服都洗著穿的皇帝。

陛下尚節儉,泰安宮也不尚奢侈。

朱祁鈺認真的回憶了下說道:“可是朕記得郕王府一年也沒十萬銀幣那麽多,那時候是年俸萬石,折鈔七成,到手的宗俸不過三千石啊。”

興安頗為無奈,其實也是從正統九年,也就是稽戾王親政以後,郕王府的宗俸才被折了七成的鈔。

“沈不漏這奏疏裏,就是給朕算賬,說宗藩用度多,也不說怎麽削,意思是這個壞人朕來當是吧。”朱祁鈺敲著奏疏說道:“善名歸己,惡名歸上,這就是沈不漏的忠君體國?”

興安趕忙拿出另外一本奏疏說道:“那倒不是,沈尚書的削藩的法子,被襄王殿下給否了,襄王殿下上了另外一道奏疏,議論削藩王待遇之事。”

朱祁鈺拿起了襄王的奏疏,看了許久,才說道:“皇叔真是好狠的心啊,他削藩王待遇,不是削他自己的待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