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第2/3頁)

如果不廢南北榜南北分卷,那就奉太祖高皇帝的南北榜案,不對宣德年間和正統年間的弊政全面革除。

大家依舊是分三張卷去考,這看起來不公平,但是教育資源本身就不公平。

擱以前胡濙要猜上意,猜出來的時候,朝中黨爭已經起來了。

但是現在,胡濙幹脆直接問了。

朱祁鈺思考良久說道:“依舊為南北中三榜,按宣德年間舊制即是,分卷亦同理。”

胡濙俯首說道:“永樂十三年二月,三百四十九名進士之中,只有二十一人為北榜。”

“永樂十九年三月會試,山西、陜西有四百舉人入京參考,無一人中榜。”

“永樂二十二年二月,河南近五百舉人入京,只有一人中進士。”

朱祁鈺忽然開口問道:“那朕要是說,廢南北榜呢?你待如何?”

胡濙知道陛下在問什麽,關於南北是否分榜,陛下已經給出了極為明確的指導意見,沒什麽疑惑的地方,禮部可以開始洗地了。

胡濙停頓了片刻說道:“那也有的說,永樂十九年遷都之後,會試北衙中進士六十余人,幾乎與南衙相當,永樂二十二年不分南北榜,南北榜人數相同。”

朱祁鈺點頭,果然是一如既往專業的胡濙,洗地的角度極為清奇。

在遷都之後,不分南北榜,人數相同,是革除南北榜的重要依據。

胡濙看陛下還不滿意才感慨的說道:“陛下,東閣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陳循、王文的兒子參加科舉,都算在了北榜。”

胡濙說的是京師的虹吸現象,永樂年間,京師國子監有近九千人,這些學子考中舉人都算是北榜之人,但是國子監太學生,幾乎來自五湖四海。

朱祁鈺忽然靈光一閃的問道:“那要是朕既不說廢南北榜,也不說不廢南北榜,左右橫跳,胡尚書,該當如何?”

胡濙一愣,隨即笑了起來,整個講武堂聚賢閣充滿了歡樂的空氣。

胡濙無奈的說道:“若是陛下不說,臣自然也是左右橫跳,哪邊的風力大,就倒向哪邊,臣誠無德也。”

朱祁鈺繼續追問道:“那胡尚書自己以為應當如何呢?廢和不廢,胡尚書站在哪一邊呢?”

胡濙長揖俯首說道:“自然是不廢。”

朱祁鈺喝了口茶,這個胡濙果然是個老狐狸,若是朱祁鈺說廢南北榜,胡濙此時必然會說:「自然是廢」。

這就是胡濙的誠無德。

“敗則懷恨在心,勝則反攻倒算,胡尚書總是站在勝的那一方,果然是大明朝堂的常青樹。”朱祁鈺笑著說道。

“但是朕總覺的這件事不是這麽簡單,否則胡尚書就會突然單獨拿出來說了。”

胡濙看了眼興安,今天的奏對,可能前面墨子的部分,興安不太了解,所以雲裏霧裏,但是接來下要說的內容,興安絕對能夠聽得懂了。

胡濙探了探身子,看著皇帝十分鄭重的說道:“其實,他們想試探下陛下,看陛下對宣德、正統年間的朝政是什麽態度。”

“若是陛下廢南北榜,那麽下面要廢的東西,就海了去了。”

“他們的目標可不僅僅是南北中分榜,還有其他的東西。”

“陛下,兩宋時候,不都是這樣嗎?你方唱罷我登台。”

“革故鼎新剛唱完,立刻就是祖宗之法上台,革新派的所有政令,悉數廢除。”

“祖宗之法剛全面恢復祖宗之法,革故鼎新又登台,廢除舊法,全面推行新政。”

“陛下,這就是黨禍之害。”

胡濙是能說的,不能說的全都說了,他的意思很明白,警惕全面反攻倒算,警惕全面反對。

這樣就把皇帝從規則之上,拉入了他們熟悉的規則之中,然後用豐富的經驗把皇帝拖入政鬥的泥潭之中,不可自拔。

朱祁鈺不由的想起了蘇穗宗對蘇慈宗的全盤否定。

蘇穗宗甚至連蘇慈宗在二戰之中,胖揍三德的事,都要否定,這種否定不可謂不全面。

連美煙宗都對這一事件表示難以理解,他曾經和身邊的人問道:“穗宗難道是瘋了嗎?那可是慈父。當然,他(穗宗)幫了我們的大忙。”

朱祁鈺點頭,胡濙說的已經很透徹了,這是文官的另外一個手段,那就是擴大化。

這和贊之、倍之又所不同。

贊是誇上天去,等待皇帝自己犯錯誤。

但是皇帝給百官加薪這麽好的事兒,金濂都要反對,可想而知,哪怕是陛下犯錯誤,忠誠於陛下的臣子,也會規勸。

倍之,則是一種偽裝成絕對忠誠的絕對不忠誠,看似奉皇命行事,皇帝說一,他們做十,無論何事,何種政令,通通都是不管就亂,一管就死。

而擴大化,則是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皇帝放松警惕,情緒化的做出了決定,他們立刻馬上,就把皇帝拉下規則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