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生有很多種選擇(第3/3頁)

尤其是失去了海軍之後,海南幾乎再次變成了流放之地。

瓊州府自洪武元年到景泰四年,只有一名學子名叫邱浚做了進士,現在跟著陳循修《寰宇通志》。

朝中無人,瓊州府自然是一種松散的管理狀態。

瓊州知府又叫做撫黎知府,因為瓊州府都是黎民,這一點和雲貴川黔極為相似。

從永樂年間撫黎知府劉銘開始,到永樂十一年,奏革瓊州府世襲土官四十多人,以撫黎流官充任,裏甲、都圖在黎民之中遍地開花。

在永樂十二年的清田厘丁中,瓊州府共計五萬四千戶,共計二十五萬人有余,裏甲、都圖管理有三萬戶余,共計十五萬人。

土官在宣德年間開始了第一次的反抗,但是很快就被宣德皇帝給鎮壓下去了,又革除了一大批的世襲土官,皆以撫黎土官充任。

宣德四年起,開通道路、建立州縣、移民墾殖、興學教化,一直到正統五年,這種對海南的改土歸流,戛然而止。

黎區開始不斷的擴大,黃蕭養就藏在黎區之內,所以他們並不清楚大明朝換了皇帝……

直到兩廣大軍平叛的時候,海南黎區的叛軍還以為這麽大的動靜,是來揍他們的。

結果鬧了半天,卻不是,這才知道換天地了,在都督董興的勸降之下,黃蕭養投了。

朱祁鈺更關注大明朝的改土歸流,好好的政策,突然就執行不動了。

其實,歸根到底就是四個字,興文匽武。

改土歸流,是需要軍力去保證的,因為會有各種土司頭目不服改土歸流,裹挾著黎民、苗民,造反生事。

這興文匽武的大勢所趨下,從永樂年間到宣德年間一以貫之的改土歸流,戛然而止。

朱祁鈺放下了董興的奏疏,才看著紅袖添香的冉思娘問道:“你剛才說什麽?”

“沒什麽。”冉思娘研好了,笑著說道:“妾身告退。”

陛下處理國事,六親不認,她還是不給陛下添亂的好。

朱祁鈺在處理國事的時候,王直找到了胡濙。

胡濙現在禮部的事兒,幾乎交給了禮部左侍郎吳寧和劉吉,他現在除了去泰安宮教書之外,很少負責部政具體事務了。

所以,王直找胡濙是在胡濙的府邸,胡濙專門沏了一壺好茶。

“上次我們坐在一起喝茶,是什麽時候?”胡濙給王直倒了杯茶,笑著問道。

王直思考了下說道:“上一次吧。”

王直從翰林院出仕就是在禮部,當時胡濙已經是禮部尚書了,那是正統三年。

上一次喝茶還是十年前的事兒了,那會兒兩人還是上下級,現在又一起到泰安宮教授皇嗣學業了。

“胡尚書真的是常青樹啊。”王直無不感慨的說道。

胡濙抿了口茶笑著說道:“陛下說我胡某擅長自保,其實胡某哪裏擅長自保?是陛下還用得到我這老邁之軀,在禦前聽用罷了。”

“六部尚書的自保之法和臣工們又不太一樣,只要陛下不趕你走,你就能賴在這個正二品的位置上,一直賴下去,誰都趕不走你。”

“賴到死。”

王直呆滯的說道:“這不成無賴了嗎?”

胡濙悶聲笑著說道:“我不就是個無賴嗎?這不是賴了這麽些年嗎?”

……

雲貴川黔和海南的改土歸流是永樂年間的一貫政策,可惜到了正統五年隨著興文匽武,沒有武力支持,無法做下去了,之後從天順年間徹底爆發的雲貴川黔海南等地的苗黎叛亂,就成了大明身上一道無法愈合的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