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願和南衙共存亡(第2/3頁)

朱祁鈺已經在入徐州府之前,派緹騎去鳳陽府走訪了。

朱祁鈺站起身來說道:“魏國公定定神,暫且去休息,朕派禦醫給你診脈,調理一番,等朕收拾叛軍,為你報今日之屈辱!”

徐承宗終於松了口氣俯首說道:“臣謝陛下隆恩。”

緹騎的走訪速度很快,在日暮之前,盧忠已經回到了徐州府的行轅,俯首說道:“陛下,案卷在此。”

朱祁鈺看了許久,才放下說道:“看來咱們的魏國公吃了不少的苦頭啊。”

案卷裏說到了一個事兒。

徐承宗有一房寵妾,在徐承宗收到豐城侯遇害消息倉皇逃竄的時候,這房寵妾當時在靈谷寺燒香,徐承宗跑路,就沒帶上這房寵妾。

叛軍抓到了這房寵妾,威逼徐承宗投降,徐承宗有些猶豫,但鳳陽城也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

最終這房寵妾在鳳陽城下被分了屍。

徐承宗雖然有南京守備之職,因為本身並不擅長戎政,所以多數都是寧遠伯任禮在負責。

南京城頭變換了王旗,任禮在城下和王驥打了幾場,最後敗退到了鳳陽府。

鳳陽府不止有南衙京軍,還有鳳陽衛、武平衛和鷹揚衛。

朱元璋乃是鳳陽人,這裏是大明的龍興之地,鳳陽衛的實力雖然因為承平數年實力衰弱,但算是南方少數滿編的衛所了。

再加上武平衛指揮僉事王禧,鷹揚衛指揮使蔣通,是徐承宗的姐夫和妹夫,三衛加南衙京軍,最終勉強抵抗住了王驥對鳳陽府的進攻。

的確在打仗。

雖然在朱祁鈺看來這仗打的水平不算太高,但是的確是實打實的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攻城,還有奸細焚燒糧倉。

朱祁鈺放下了查補的奏疏說道:“軍中連勝,多有驕勝之狀,亦有風聞,曰:些許蟊賊,何須親征。”

“盧忠你前往各軍宣諭,傳令石亨,連戰連勝越要謹慎,嚴申軍法,不得被短暫的勝利蒙蔽了雙眼。”

盧忠俯首說道:“臣領旨,陛下聖明。”

南衙叛軍如同跳梁小醜一般節節敗退,兩淮地區正在以一種飛快的速度被平定,但是這種平定,讓軍中有了驕勝之風。

這是需要警惕的。

朱祁鈺不擅長軍務,但是知道輕敵之禍。

所以他到了徐州府第一件事,就是讓於謙整飭運河,若是事情有變,大軍也有退路。

近前些,有朱祁鎮輕敵率軍親征,反而傾覆,遠的還有朱允炆下令讓徐輝祖撤軍。

當時徐輝祖在兩淮大勝特勝的時候,朱允炆下令撤軍,除了黃子澄、黃觀、方孝孺等人不斷的鼓噪,其實未嘗不是有了輕敵之心?

四叔不過如此!還是小心徐輝祖擁兵自重!

再遠一些,還有當初驢車戰神趙光義,打完了後漢,直奔燕雲十六州,覺得憑借著滅國之威勢,便可一戰而下,收復燕雲。

這種驕勝之風,軍隊可以有,皇帝絕對不可以有。

軍隊有驕勝之風,皇帝頭腦清楚,可以下令嚴申,但是皇帝腦袋都昏了,讓軍將怎麽辦?

至於軍中有陛下何故親征的風力,朱祁鈺並未放在心上。

甚至朱祁鈺反而認為很有必要性。

李景隆舊事不提,魏國公徐承宗這是等到了大軍,這要是沒等到,王驥逼降了徐承宗等人,徐州之戰,哪裏是如此輕松結束?

這次可是三王架著太子府,在南京留都生事,若是不全力以赴,真的被叛軍做大,朱祁鈺悔之晚矣。

不到半月之余,大明軍隊如同秋風掃落葉一樣,在兩淮地區高歌猛進,終於將前鋒從黃河沿岸推進到了長江沿岸。

石亨由宿州至鳳陽(今蚌埠)直取廬州府,三日攻下廬州府。

石彪從淮寧南下,直撲淮安府,淮安守將高作等人出城投降。

海州在陶瑾的進攻下,在淮安府投降之後,跟著投降。

但是石彪帶著大軍前往揚州的時候,卻是吃了大敗。

揚州守將乃是王驥參將冉保,乃是王驥手下第一將領,揚州附近多湖泊,冉保出城埋伏在湖中,與揚州守軍裏應外合,打退了石彪。

石彪也是負傷,退回淮安府。

但是王驥的大戰略是退守長江,揚州的勝利,並沒有改變兩淮戰局,石彪整軍備戰,再往揚州,一戰而下。

自此長江以北,盡數被平定。

戰局發展到了這個地步,會昌伯、靖遠伯主導的這次叛亂,已經有了大勢已去的地步。

但是長江的確是不太好渡江,秋季水漲,長江滔滔,朱祁鈺下令修整,擇機渡江。

朱祁鈺在等什麽?

朱祁鈺在等寧陽侯陳懋的水師趕至鎮江,防止敵人從海上逃竄;

朱祁鈺在等寧陽侯陳懋從福建向浙江、江西、南直隸諸府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