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顧公子,夫人瘋了。”

謝堯臣的家書寫得完整, 皇帝又是按順序來放,翰林的一眾官員們, 整理起來很快, 五六日功夫,便已整理完成。在翰林伺候的小太監們,即刻便按照《四海志》的內容,完成了活字排版, 唯獨書封, 單獨刻了皇帝的題字。

林林總總一個月的功夫, 第一批《四海志》便已進了京城, 且送往各地官府, 再叫刊印。

宋尋月的父親宋俊,便在翰林,他自是早早就看到了完整的《四海志》, 看著那描繪各地風光的字句, 看著書中一句句“吾妻甚喜”“吾妻兒甚喜”心間莫名五味雜陳。

跟著謝堯臣的筆跡, 他仿佛看到長女這些年來無憂的時光。而他的這些年,卻是暗沉無光,一面要忍受政敵明裏暗裏的嘲諷,一面自身也尚未走出當年家中變故帶來的隱痛。

《四海志》整理的這一個月間,同僚們亦被其間描繪的風光吸引,時時向往探討, 甚至還會誇琰王, 說什麽:“如今看這《四海志》, 有些字句倒是頗有文采, 琰王似是也不是那麽不學無術。”

“我這瞧著也是, 觀察細致入微, 用詞精妙準確,時而引經據典,時而抒情感慨,甚好啊。”

“諸位看得淺了。不說其中文采如何,這本《四海志》的內容,才是精粹。十五年前,老夫曾奉陛下之命編纂史書,但編纂的過程中,有些年份,因無地理圖志可考,過程委實艱難。但如今咱們這一朝,有了琰王殿下的這本《四海志》,於後世而言,無疑是多了一份極具考據價值的資料。史書編纂者,可借其查缺補漏,繪堪輿圖者,更可借此判斷本朝風貌,甚至於文人雅士,都可從此書中獲取靈感,以此作為創作參考。當真是,意義深遠啊……”

“大人所言甚是,臣私心猜想,琰王殿下走遍大魏,又觀察入微,想來比任何王孫貴族,都更了解百姓真實的生活,委實是難得。”

各種各樣的褒獎之言,這一個月,宋俊委實聽了太多太多,最氣人的是,他們說說便也罷了。有些好事之徒,知曉他如今與琰王府尷尬的關系,說完之後,還會故意加問一句“您說是不是啊宋大人?”然後揶揄等他反應。

有那麽一些時候,他其實也想過,若是當初善待長女,亦或是聽從了她的話,後來的一切,是不是都不會發生?如今,他是不是也能參與他們如今生活的喜樂?抱著外孫逗弄?

但這念頭僅僅閃過之時,他便會很快否了。如今朝中只剩恭郡王和琰王,琰王那個樣子,即便寫出一本《四海志》,又能頂什麽用?八成最終登基的人還是恭郡王,等恭郡王登基,還能有琰王和長女的好嗎?他還是與他們劃清界限的好。

自謝堯棠出事後,顧希文便留在宮裏,補全了《治國論》。《治國論》補完後,顧希文便得皇帝賜金,返家準備科舉。

半年前,顧希文終於回到安濟坊的舊宅,而宋瑤月,也被琰王府的人,看押在顧希文的舊宅中,整整五年。

這五年,不能外出,沒有能夠說話交流的人,宋瑤月當真體會了一番何為生不如死。每日能做的事,便只有在院裏挖泥土,塑些東西,以免自己瘋魔。

她本以為,這已經是她人生中,最灰暗的時光,可直到顧希文回來,她才知道,原來人生還能壞到叫人無法意料的地步。

顧希文回來後,他便在別處買了宅子,又買了一些看家護院的小廝,卻並無一個婢女,整個府裏,唯她一個女眷,而她也終於深切的了知前世宋尋月早逝的緣由。

她仍舊記得顧希文回來那日跟她說的話“拜你所賜,如今我見女人便煩。但你放心,我不會休棄你,身邊也不會再有除你之外任何一個女人,咱們便做一輩子夫妻。”

僅僅半年的功夫,宋瑤月便已形如枯槁,便是窗外有風動,她也會驚恐的不成樣子。

之前顧希文未回來時,她尚且還會想想,分明她是重生回來的人,分明知曉未來發生的一切事,可她為何會將人生過成如今的模樣?

但顧希文回來後,她還哪有功夫想這些,每日想的,只有怎麽在他手底下少受些折磨。她不是沒想過自我了斷,可到底心間還是有一絲不甘心,幻想著顧希文會不會忽然生病暴斃,她會不會徹底解脫。

《四海志》一經現世,便風靡全城。男人向往書中描繪的廣闊天地,女子向往琰王時常提及妻兒的情深不悔,京中還有不少有頭腦的商家,更是照著《四海志》中描繪的文字和配圖,復制了不少外地的吃食,引得京中無數人嘗鮮,著實狠賺了一筆。

如此人人談論的《四海志》,顧希文自然也帶了一本回府,從頭到尾的看完。他從下午,一直看到夜裏,方才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