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回稟王爺,王妃是喜脈。

福祿即刻出了勤政殿, 找了小徒弟去翰林傳話。目送小徒弟走後,福祿轉身進殿, 心下不禁琢磨, 除了三大王小時候,陛下在期間很長的許多年裏,其實並不怎麽理會三大王,那時陛下對他, 著實失望。

甚至連知道他要成親後, 也只是嗯了一聲, 沒有過多關懷, 但自三大王獻給陛下那本描繪孺慕之情的小冊子後, 似是勾起了陛下多少年忙碌中,連自己都忽略掉的情感,對三大王, 不知不覺特別了起來。

別的皇子, 在朝中任職, 或多或少都會培植自己的勢力,這些事,其實陛下私底下都知道,這大魏朝堂之上,有詔獄的人在,沒有什麽能瞞過陛下的眼睛, 只要眾皇子不過分, 他就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陛下也得時刻警惕, 以防皇子勢大, 釀出禍端。

所以對於其他皇子, 陛下在做父親的同時, 也在做君,無法像對待三大王一般,可以更多的流露些慈父之心,沒有太多朝政上的考量。唯有福祿心裏明白,這樣簡單的父子關系,對陛下而言,是何其珍貴,陛下總說希望三大王能收收玩心,但他作為跟了陛下一輩子的人,反倒希望三大王能一直如此,平安快樂。

翰林擬旨後,皇帝閱過,即刻便派出傳旨的太監,帶上聖旨前往河南府。傳旨太監一路快馬兼程,十日左右,便抵達河南府。

而謝堯臣和宋尋月,已在河南府逗留二十來日,這二十來日,河南府一眾官吏在謝堯臣每日的“監督”下,不僅將積壓的政務處理幹凈,整個河南府的官風,也一改往日懶散,終於像樣起來,恢復正軌。

傳旨的太監將皇帝處罰的聖旨誦讀後,便依照皇帝所言,切實了解謝堯臣是如何在河南府整頓官風,很簡單,就是每日親力親為,親自督守。

那太監得知此事後,委實驚愕不已,三大王竟會這般認真的呆在河南府知府衙門二十來日!這還是京裏那個誰提起都搖頭的紈絝嗎?

傳旨太監忙將此事寫下,飛鴿傳書送回給皇帝。

飛鴿傳書很快,三兩日功夫,皇帝便收到了消息。

當皇帝看完手中的消息後,同樣眼露詫異,對福祿道:“福祿,老三居然在知府衙門,親自督導二十來日。”

福祿聞言亦是一驚:“三大王這是收心了?”

皇帝聽罷,半晌沒有說話,神色有些復雜。按理來說,他應該為此感到高興,但是老三這轉變委實快了些。

皇帝心間閃過一絲疑慮,轉變的這麽快,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他這些年的所有表現,是藏拙守愚,故意做出一副紈絝模樣。

而一個皇子,若這般做,大多是為了叫旁人放松警惕,私底下韜光養晦,以便於培植自己的勢力。

若當真如此,他這些年,可委實忽略了這個兒子。一旦其勢力已無法掌控,展翅那日,必會“一鳴驚人”,不知會惹出什麽禍端來。

皇帝手裏的念珠盤得有些快,心間琢磨著,得命人著手調查下老三。

念及此,皇帝對福祿道:“命詔獄的人,清查一下老三這些年和哪些人打過交道。”

福祿一聽詔獄,便知事情怕是有些麻煩,為三大王感到揪心的同時,卻也沒敢再多言,即刻去辦。

福祿走後,皇帝深吸了一口氣,忽覺他這皇帝做的,當真無趣。既怕兒子不上進,又怕兒子太有能耐,半點體會不到尋常父子的感情。

而河南府這邊,傳旨的太監花了五日功夫,徹底將皇帝的聖旨落實,準備再歇一日啟程,而就在今日,李孝儒忽地接到一個案子,得去趟鄰縣,他即刻去謝堯臣所在的小屋,敲開院子的門,對張立道:“勞煩先生轉告王爺,下官得出去辦個案子,怕是夜裏才能回來。”

張立點頭道:“去吧,我這就去跟王爺說。”

說完,張立關上門,裝作一副謝堯臣真在裏面的模樣,進屋去告知。

李孝儒見張立已去回稟,便即刻帶著人離開衙門,前往鄰縣。

在鄰縣整整忙活一個下午,李孝儒方才忙完,累了一身臭汗,疲憊的坐轎往回走。因著這些日子在琰郡王眼皮子底下,又被陛下聖旨斥責,罰了俸,此次出來,李孝儒衣著甚是親民,甚至都沒敢坐官轎,只選了頂尋常的青布轎子。

回來的路上,李孝儒幹渴不已,路過虞山腳下,正見有處茶攤,忙命人停轎,下去喝茶。

虞山多珍奇秀木,茂密成林,景色奇佳,是河南府夏日遊人常往之地。此處茶攤雖簡陋,但坐在此處,卻可見虞山秀美風光,風景甚是怡人,尤其此時天近黃昏,比白日景色更有意境。

李孝儒忙碌了將近一個多月的心,在虞山之景中,忽生偷得浮生半日閑之感,心情松弛下來,解渴之後,復又點了杯茶,邊欣賞風景,邊淺酌慢飲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