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朕的好大兒!

太子生於皇帝登基初年, 如今寶裕三十年,亦是太子而立之年。

太子已有兩個嫡出兒子, 一個嫡出女兒, 再加庶出子女共五人,今日隨同太子同來見皇帝的,便是兩個嫡出兒子。

祖孫三代走在路上,各個目視前方, 氣度不凡。

馮皇後扶著婢女的手, 行步間氣定神閑, 對太子道:“你雖為太子, 至今卻難在國事上插手。你父皇如今年紀大了, 正是最關鍵的幾年,事兒交給母後做,你務必兄友弟恭, 謹言慎行。”

太子續一對八字須, 眉眼處與謝堯臣有幾分相似, 但鋒芒較弱,身形也不如謝堯臣高拔,望之比他和善許多,莫名便讓人覺得好親近。不似謝堯臣,鋒芒畢露,隨時都有被他刀一下的錯覺。

太子自然明白母後話中之意, 頷首道:“母後放心, 兒子心中有數。”

“嗯。”馮皇後應聲, 兒子未來前程遠大, 障礙她來清理就好, 無需臟了他的手。左右她占著嫡母的位置, 管教諸子本就是責任所在。

一行人來到勤政殿外,正見端順王府李尚安、琰郡王府張立,及其余諸宮皇子貼身太監或大宮女,皆已持禮候在殿外。

一見皇後和太子到來,盡皆跪地行禮:

“臣拜見皇後娘娘,拜見太子殿下。”

“奴婢拜見皇後娘娘,拜見太子殿下。”

端順王府的李尚安瞧瞧二人,心下不免嘲諷,叫其他人送禮便好,自己倒是兒子孫子都帶來了,生怕陛下瞧不著你們的孝心。

馮皇後擡手示意免禮,掃一眼眾人,問道:“都到了,好……”說著,馮皇後目光從張立手上瞟過,見其手捧一個厚不過寸許的黑漆木匣子,唇邊劃過一抹笑意。

以她這些年收送禮的經驗來看,盒子越精致小巧,禮越貴重。

這時,皇帝身邊的大太監福祿走了出來,他頭發花白,皮膚松垮,已然上了年紀。

福祿同皇後、太子見過禮後,對眾人道:“陛下剛下朝,臣方才伺候完陛下更衣,諸位久等,裏邊請。”

福祿引著馮皇後等人入內。

勤政殿側殿,皇帝坐於正前方上首龍椅上,他年逾花甲,兩鬢斑白,發上赤金盤龍冠觸目威嚴,一襲暗龍紋玄色常服,腿上蓋著條狐毛毯子,正在翻看手裏的奏折。

聽到一串腳步聲進來,皇帝只擡擡眼,復又低頭。

馮皇後帶著眾人行禮後,在皇帝的示意下,分別和太子、兩位皇孫在兩側坐下,其余人則立於殿中。

皇帝這才將手裏的折子遞給一旁的福祿,看向邊上的小孫子,笑呵呵的問道:“想阿翁了沒有?”

“想了!想了!”兩位小皇孫高興的蹦跶起來,競相跳高,跳一下喊一下,仿佛誰跳得高,誰的聲音更大,就更能得到阿翁重視。

皇帝笑笑,朝兩個孩子伸手,示意過來。兩個孩子競相上前,窩進了皇帝的左右懷裏。

皇帝哄道:“今日怎麽想著來瞧阿翁了啊?”

年紀較長的皇長孫回道:“爹爹說阿翁最近勞累,孫兒怕阿翁累壞了,所以來瞧瞧阿翁,孫兒給阿翁吹吹頭,阿翁就不累了。”就說,嘟起小嘴給皇帝吹頭。

“哦……原是念著阿翁呢。”皇帝隨口哄道。

這時,一旁的馮皇後道:“你們不是還給阿翁帶了禮物嗎?快拿出來給阿翁瞧瞧。”

皇長孫率先從皇帝懷裏出來,從婢女手中取過一本《開蒙要訓》,呈在皇帝面前,有模有樣的行禮道:“孫兒想著,阿翁每日那般為國操勞,孫兒也不能落下,孫兒近日學會了《開蒙要訓》,特來背給阿翁聽。”

皇次孫也著急拿過一本《三字經》,奶聲奶氣的急道:“我我我,阿翁還有我,我也學會《三字經》啦。”

“哦呵呵……那阿翁便來考考你們。”皇帝笑,見兒孫們都這般認真,深覺大魏後繼有人,一時深感欣慰。

他接過兩個小皇孫的手裏的書籍,便挑著考了起來,皇後和太子在一旁作陪,一時氣氛和樂融融。

李尚安、張立等人,則被晾在了殿中,被迫候在這裏,看人家祖孫三代和樂美滿,仿佛他們的主子,不是皇帝的兒子。

張立全程眼觀鼻,鼻觀心,靜靜等候,毫無半點不耐煩之色。

李尚安面上雖無不快之色,但眼睛一直看著皇帝等人,似乎在找合適的插話時機。

都是陛下的兒子,二皇子政績不比太子少,憑什麽獨占一份?

直到皇帝考完兩位皇孫的課業,將書遞還回去。雖唇邊掛著滿意的笑容,但神色間卻難掩疲憊。

李尚安這才找到機會,適時的插了句嘴:“兩位小殿下當真聰慧伶俐。”

皇帝、馮皇後、太子等人擡眼看來,李尚安抓住機會上前,行禮道:“回稟陛下,我們王爺這些時日聽陛下勞累,特意從吐蕃找來吐蕃奇藥藏神天寶獻給陛下,可安神定心,止耳鳴心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