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祖珽(第2/2頁)

許久,祖珽提起筆劃去高孝璋的名字。

就明面上看來,高孝璋似乎風頭最大,畢竟高氏脫胎於爾朱氏,又是以吞並爾朱氏而壯大,高孝璋作為爾朱榮的外孫,在軍方的背景是其余兄弟望塵莫及的,至少契胡人都會無腦傾向於他,又有長子的身份,怎麽看儲位都非他莫屬。

畢竟高歡在世時始終宣揚,他反的是弑君的爾朱兆,而非恩主爾朱榮。

但在祖珽看來,這位長子受累於爾朱榮外孫的身份,難登大寶。

爾朱榮於河陰之變,屠戮滿朝公卿,手上盡是血債,爾朱氏與漢化鮮卑、漢人士族結下死仇,否則只是一個元子攸被殺,哪能讓河北士族紛紛造反。

高孝璋憑借他外孫的身份,受了契胡人的青睞,就得承受河陰之變的惡果,其母族為爾朱氏,這是生來就注定的事情,無可更改。

祖珽知道高孝璋身後有高人為他支招,幾乎年年都去拜祭河陰之變遇難者的墳墓,亦與其僅存的舅父爾朱文略保持距離,少有往來,可過往的仇怨哪是這麽容易能夠消解。

奪嫡這回事,不在於有多少支持者,畢竟支持者再多,分量也比不過其父高澄的喜好,而在於有多少立場堅定的反對者。

別的不說,你問楊愔,弘農楊氏被爾朱氏幾乎滅族,這筆血債雖然算不到高孝璋頭上,但高孝璋若是成為儲君,其母族爾朱氏一榮俱榮,眼看著爾朱氏風光無限,這不比讓他死還難受。

如楊愔一般與爾朱氏有血海深仇的可不止一兩家,河陰之變足足有兩千余公卿大臣罹難,其中既有漢化鮮卑,又有漢人士族。

當然了,高孝璋自然不乏支持者,畢竟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說法深入人心,也不是所有文官都與爾朱氏有血海深仇。

目光落在剩余三個名字上,祖珽一口氣將高孝瑜、高孝琬劃去,只留了高澄第四子,新受封魯王的高孝瓘。

與高孝璋尿不到一個壺裏去的漢人士族、漢化鮮卑分別傾向於高孝瑜、高孝琬是很正常的事,畢竟一個是漢女所生,一個有鮮卑血統,論聲勢,能與高孝璋分庭抗禮。

祖珽覺得自己還是不要再往秦王府、趙王府去湊熱鬧,相較於三位兄長,門可羅雀的魯王府才是他應該去的地方。

外人覺得魯王是個小透明,入部歷事只不過是其父高澄為了彰顯公平,畢竟三位兄長因母族背景,各有勢力,至於高孝瓘,其母不過是齊王府的一名侍女,連個姓名都沒有,你甚至不知道他是漢人所生,還是鮮卑、契胡所出,哪有母族勢力為倚仗。

但在祖珽看來,這恰恰就是高孝瓘的優勢,遭人無視,便也不會惹人忌恨。

正如先前所說,儲位之爭關鍵在於有多少立場堅定的反對者,誰都不清楚高孝瓘身體裏,另一半流的是哪族血液,便也無需擔憂他上位之後有所傾向。

另外三方你爭我奪,結下仇怨,或許到最後,這位生母不詳的第四子,反而是漢族、鮮卑族、契胡族三方都能接受的人選,畢竟民族融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祖珽越想越是動心,覺得自己就如同發現秦異人的呂不韋,奇貨可居的典故在他腦中始終揮之不去。

高孝瓘如今無人問津,眾人的目光都在高孝璋、高孝瑜、高孝琬的身上,自己此時去投,憑滿腹才學,必定能被引為心腹,委以重用。

至於呂不韋下場淒涼,最終飲下酖酒自殺,他也不甚在意,那是秦異人早死,與呂不韋有深情厚誼的是秦異人,而非嬴政。

自己年長高孝瓘近三十歲,想來高孝瓘怎麽也不至於走在自己前頭。

當然了,真發生這種事,自己不容於新君,大不了辭官回鄉,高家人別的不好說,至少還是顧念恩情的,沒看尉景都能善終麽。

既有定計,祖珽開懷大笑,目光落在桌案邊緣,才發現了妻子送來的餐食。

此時屋外夜色深沉,他早已饑腸轆轆,也懶得再讓後廚給熱熱,寒冬時節,一碗冷飯冷菜下肚,卻涼不了祖珽那顆熱乎乎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