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贖買(第2/2頁)

陳霸先應命出兵,大敗叛軍,生擒蘭裕、蘭京禮,將二人送往建康處死。

此前陳霸先平定盧子雄舊部杜天合、杜僧明等人兵變,解廣州之圍,又收復交州等地,滅亡萬春國,本就積累了巨大聲望,如今又先後攻滅元景仲,以及蘭裕、蘭京禮等叛軍,聲名更盛。

如侯安都、張偲等率千余人投奔陳霸先,俚人首領冼夫人亦派人表示歸附。

待蕭紀到了嶺南的時候才發現,自己似乎只是一個傀儡,嶺南軍權盡在陳霸先手中。

然而陳霸先舉止恭敬,蕭紀一到廣州,拜謁過後,便領軍回了駐地,對於心向他的各地梁軍,也未見吞並之意,這使得蕭紀大為放心,將陳霸先倚為心腹,以其忠勇,盡委軍事,自己一心治政。

蕭紀去了嶺南,江州自然落在了蕭繹頭上。

蕭繹與父親拜別,領著王僧辯、杜氏六駿、杜龕、以及湘東王世子蕭方等之舅父王琳等班底,出鎮潯陽。

齊使所坐船只行過潯陽江面時,還曾與蕭繹有過一面之緣,蕭繹問起自己在江陵城中的家眷,得知徐昭佩及其三名情夫盡被高澄處死,一時激動,當場寫下《蕩婦秋思賦》,用以譏諷其妻。

徐昭佩那些荒淫舉動,蕭繹並非不知,更憎恨徐昭佩殺死自己愛妾王氏,只不過因其家世只得忍氣吞聲,不曾發作而已。

又詢問自己愛妾與諸子,齊使只隱晦透露蕭方智拜高澄為義父,瞬間心情兩級反轉。

當然,高澄好色,世所共知,侍妾們落於他手,又哪能保住清白,蕭繹早有心理準備,況且侍妾與妻子名分不同,貴族之間,贈妾時有發生,蕭繹便以此安慰自己,又詢問高澄是否能夠許自己贖買兒子。

齊使照實回答,可遣人往江陵商談蕭方矩、蕭方略、蕭方規三人贖金,只有蕭方智作為高澄假子不能被贖回。

蕭繹初時不忿,後轉念一想,若大梁社稷傾覆,尚有蕭方智在江北為自己延續血脈,又轉怒為喜,放行齊使。

齊使繼續順流而下,蕭繹在江州尋訪美人之余,亦派心腹杜岸往江陵,與高澄商談贖回三子,藏書,以及早亡的愛妾王氏之妹,蕭繹對小姨子可謂垂涎已久。

杜岸來到江陵,才提出王氏之名,卻被告知此人已蒙齊主寵幸,又得知藏書被運往了洛陽,只得把談判目標放在蕭方矩、蕭方略、蕭方規三兄弟身上。

高澄考慮到蕭繹的家當大多都在江陵,被自己所得,拿不出太多錢財贖買,便只開價一人一萬匹布,三人相加與蕭淵明相當,共三萬匹,不許還價。

杜岸一口答應下來,這價格夠公道了,他來江陵前,蕭繹還擔心高澄以蕭淵明賣出三萬匹布為由,索要相同價碼。

高澄與蕭繹私底下的談判進行得相當順利,可抵達建康的齊使與南梁朝堂卻艱難不少。

安陸城中二萬余俘虜都是軍中精銳,蕭衍自然要將他們贖回,卻只肯以歷陽和議為例,出每人一匹布的價格。

高澄卻以其精銳為由,要價人均兩匹布,一番討價還價後,最終各退一步,以普通士卒人均一匹半為價,將這批在安陸城中深受齊軍宣揚北方土地政策的梁軍俘虜送回江南,得布三萬余匹。

至於軍中將士,則以一百匹至五千匹不等,如柳仲禮、柳子禮兩兄弟便分別作價五千匹,為其父柳津贖回,得布一萬匹。

其余將領以及各地守將,零星總和,亦有近五萬匹,當然,這都是由他們的家屬籌措。

總計十二萬匹布作為贖金,運往江陵,為江南經濟雪上加霜,此前嶺南叛亂,就有民生凋敝的原因。

而北齊此前撕毀和議,隨意捏造罪名,出兵討伐蕭繹的舉動,也讓南梁朝堂與士族認清了高澄的狼子野心,對於齊梁和睦並存,劃江而治,再不抱一絲幻想。

江南士族出人出力,支援朝廷招募兵勇,寄希望以此抵禦齊軍南下,讓他們在江南繼續享有各項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