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定計(第2/2頁)

但作為臣子,必然不能讓天子冒一丁點風險,哪怕梁人根本不敢出城野戰,而段韶又深知以高澄的性子,怎麽可能將十萬精銳假手於人,因此,他說的是再做商榷,而非請命領軍。

所以說,作為另一時空北齊三傑唯一善終之人,政治敏感度可比斛律光、高長恭強太多。

陳元康同樣附議段韶的看法,王峻原本還不服氣,覺得自己所言也並不是全無道理,但見段韶、陳元康出言支持王偉,便也不敢反駁,畢竟這二人可是高澄最親近的臣子。

高澄清楚段韶話中的意思,若是反對進逼合肥,必然會直接提出來,而不是說什麽再做商榷。

他最滿意段韶的一點,就是知曉分寸,不過正如段韶所想,十萬精銳高澄必然是要自己握在手中。

“八公山一役,梁人聞風喪膽,必然不敢渡江,朕親領大軍進逼,無甚危險,況且朕十三歲代父征伐叛逆,久經沙場,莫非朕不知兵?陸戰不比水戰,梁人但凡北上,朕必殲之!”

小高王言語間不乏自信,他也有這份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