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硝煙再起(第2/4頁)

他的目的始終都是控制人口無節制增長,而不是停止人口增長。

有了楊愔對症下藥,高澄此時也不再急於效仿北宋,農商並舉。

但歸根結底,正如前文所說,發展手工業,鼓勵商貿的同時,通過商稅輕重來調節農商人口比例,這是高齊王朝未來的國策。

土地不能滿足農業人口需求時,降低對商業的征稅,用手工業與商業對農業人口進行分流,讓一部分農業人口放棄公田分配。

而農業人口少於土地勞動力的需求時,則提高商稅,迫使一部分手工業及商業人口回流到農業,重新申請田畝。

農為主,商為輔,農商並舉,並不等同於農商並重,北宋以區區之地,養育近1億人口,雖然民亂就沒停止過,但商品經濟的繁榮,足以激勵高澄堅持這條道路。

不會真有穿越者在封建年代搞農商並重吧,也不會真有穿越者在古代堅持重農抑商吧?

既然已經確定了恢復漢制,按人頭收稅,而非按戶收稅,高澄更堅定了在全國推行人口普查的心思。

不普查又怎麽知道究竟能夠為財政增加多少收入。

憑白得了一大筆錢糧收入,罵名卻被元善見背了,高澄心裏的如意算盤撥得響亮。

突然他意識到一個問題:

‘若恢復漢制,奴婢是否該繳納稅賦?又該由誰來繳納?’

高澄不會在公元六世紀的南北朝公然反對蓄養奴仆、婢女。

說實話,他們高家在洛陽、晉陽、鄴城三座渤海王府蓄奴上萬人,而奴仆、婢女以外,晉陽、洛陽兩座王府還有大量歌舞伎與樂師。

晉陽如何他管不著,至少洛陽渤海王府是沒有陪客的家妓。

因為這種做法會讓高澄覺得自己是個龜公。

一開始大家都以為高澄是年歲小,畢竟十二歲就獨在洛陽主持大局,久而久之,至今也都習慣了。

誰往渤海王府做客,是沖著解決生理需求去的。

奴婢有他們存在的必要,不可能在這個年代來一出人人生而平等,解放奴隸運動。

那是真要自絕於天下。

其實在東魏治下,奴婢的生存環境並不算太差,畢竟高澄為了給可朱渾元騰位子,將前任司州牧以虐殺奴婢等罪名處死。

也正因為當年的案例印象太過深刻,權貴們都有所收斂。

呵斥打罵雖然少不了,但很少鬧出人命來。

高澄沒有久留眾親信,讓他們明日再來渤海王府,他將宴請相州大小官員。

眾人散去,高澄將還未寄出的那封關於江南與農商並舉的家信,置於燭火上燒毀。

賀六渾哪能活到那時候,現在跟他說不是白費口舌麽。

又給他敬愛的父親高歡重新寫信,內容是關於改革稅制。

信中他向高歡提及自己關於奴婢是否應該繳納人頭稅的想法。

高澄認為,無論是誰,無論是什麽身份,都得給他交稅。

要不是考慮到要給妹夫兼大舅子的元善見留些臉面,保留一點皇權尊嚴。

他少不得要讓高隆之進宮向元善見收取人頭稅。

這叫啥,這叫人人生而平等,享受的權利可以不平等,但為小高王納稅的義務必須一視同仁。

而對奴仆、婢女們的人頭稅,征收對象就必須是主家。

高澄誓死維護士家高門擁有奴仆、婢女的合理性與合法性。

只要他們交稅。

元玉儀與元靜儀的祖父,遇難於河陰之變(528年)的高陽王元雍,府中有男仆六千,女仆五百,富可敵國。

想到這裏,高澄停下筆,琢磨著自己作為孫女婿,有沒有可能在高陽王府的財產上分一杯羹。

元斌被廢,新的高陽王還沒有從元斌一眾兄弟中選取出來。

也許可以派人去溝通一下,誰分他這個孫女婿一份,他就表態支持誰。

如果大家都願意把自己這個孫女婿當作自家人,那就是誰分得多,誰繼任高陽王。

高澄當即命人往洛陽向孫騰報信,由他出面去做這件事。

佛道傳頌的高扒皮,無愧其名。

高澄繼續埋首伏案,繼續動筆寫信:

‘……稅以僮仆,其主繳之,若家資匱乏,則釋奴為民,分租田畝,以為稅戶。

‘若家資充沛,繳稅擁奴,亦可充盈府庫。

‘天子頒詔,改革稅制,兒請父王為天下表率,為王府僮仆代繳,兒亦當於洛陽效仿。’

高歡、高澄兩父子做表率,為奴仆、婢女納稅,這筆錢不就是左手倒右手。

最後不還是落自己口袋了麽。

立場擺在這裏,只要交錢就能合法擁奴。

奴仆太多不願每年都交這麽大一筆錢,那就放還一部分奴仆為民。

既可增加稅戶,又能進一步削弱地方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