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官心民心(第2/2頁)

王阿井才進門,就在媳婦的催促下,帶了七歲的王公允往蒙學校舍去。

向先生奉上束脩,也算真正拜入門下進學。

牽著王公允的手走出校舍,王阿井特意走到提學府衙外,語重心長道:

“公允,你名字的由來,我也說過許多次,是提學張官人所賜,張官人曾經也要靠務農為生,但他是讀過書的,大將軍當年開科考,他憑借自身學識做了官,你需知道,只要你用心讀書,也能當上這樣的大官。”

王公允點頭,他將目光從父親的臉龐轉移至提學府的匾額,用稚嫩的童音說道:

“阿爺放心,我一定用心讀書,將來做上大官,讓你好好風光!”

王阿井揉搓著兒子的腦袋,笑道:

“真做了官,也要學張官人,做個好官。”

當即,王阿井又將張德興這些年在均田使任上的辛勞告訴王公允。

“正是因為張官人一心為民,處事公允,才得了大將軍的看重,如今鄴城的渤海王府每月還要按時送兩匹布去張官人府上,以嘉獎他的廉潔。”

“兩匹布!那張官人是不是很有錢?”

王公允驚訝地問道。

王阿井笑道:

“張官人每月都將那兩匹布換了米糧,接濟貧苦。”

從小就聰明的王公允感嘆道:

“那位張官人可真是一個好官。”

王阿井卻搖頭道:

“有了大將軍,官場才能容下張官人這樣的好官。”

“可是,我聽說大將軍貪財好色,不是好人。”

王公允疑惑道。

王阿井一聽這話就激動了,高澄甚至可以說是他這輩子最尊敬的人。

是他為自己發放軍餉,為大家均分田地,更是他開設科舉,推廣文教,給了他們這些黔首出頭的機會。

王阿井趕緊告訴兒子,所謂貪財好色都是那些士族豪門對大將軍的汙蔑。

他拿貪財舉例子,告訴王公允,高澄搜刮錢財只是為了興修校舍。

在父親的敦敦教誨中,七歲的王公允滿心都是對高澄的崇敬,雖然他們素未蒙面。

高澄並不知道遠在鄴城,自己還有這樣一位死忠粉。

如果知道了,他非要問上一句,貪財好色,為什麽只拿貪財舉例!

其實王阿井並非特例,高澄執政以來,受他恩惠的民眾數不勝數。

上有六鎮鮮卑威懾,下有底層民眾擁護,這也是他能夠橫行朝堂,肆意妄為的底氣。

而如王阿井送子求學的事情,在東魏各地普遍發生,究其根源,首先是高澄為將士們發放軍餉,讓他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其次也是河南、河北安定多年,沒有大規模天災發生,而高澄均分田畝,恢復生產,也使得普通百姓多多少少也有了一些盈余。

有遠見的人,見兒子聰慧,也願意勒緊褲腰帶,供他們讀書,以期改變命運。

縱使將來得不了功名,能夠書書寫寫,總比大字不識的大老粗有出路。

各地校舍興建後,州縣官學因為還要等明年科舉後才有生源,高澄著重關心蒙學的入學情況。

得到的反饋也讓高澄感到欣慰:這高扒皮的惡名沒有白擔。

但也正是背著高扒皮的惡名搜刮佛道財物,卻用來做興修校舍,為孩童免去學費的善事,更讓底層窮苦大眾感激他的恩德。

這其中有沒有聽望司代他四處宣揚的原因,小高王持否定態度。

高澄開心的事情不止是文教大興,還有大將軍五銖錢因足重的特點,而被民眾普遍接受。

你或許不喜歡大將軍,但你必定喜愛大將軍五銖錢。

高澄接下來兩天,連續在洛陽周邊巡視印刷廠與鑄幣廠。

將鑄幣廠的台子搭起來後,高隆之作為建設大魏的一塊磚,也卸下了這個擔子。

高澄倒也不是黑心地主,沒有馬上給他安排活,總要讓高隆之休息幾天,不然一個工科大牛,活生生被自己使喚得過勞死,損失可就大了。

關心高澄各項改革的不止有宇文泰,在晉陽含飴弄孫的高歡也在關注。

相比高澄操勞國事,高歡確實清閑得多。

將政務全部交托給高澄,自己專心領軍,但說到底,最主要的工作還是恢復士氣。

高歡近來身體好了一些,他時常現身,往晉陽大營轉上幾圈,同六鎮鄉人們談笑,回憶誅討爾朱氏以來,他們戰無不勝的榮光,河西之敗,只不過是意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