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家事(第2/3頁)

“待天子下詔,父王再上表請將十萬戶分賜勛臣?”

打個巴掌給個棗,奪了各地行台,再給錢糧安撫。

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相當於以後每年都要減少十萬戶的稅收,這一手收買人心可比高澄闊氣多了。

高歡沒有直言高澄猜測是否正確,只是吩咐道:

“此事就交由阿惠處理。”

很多時候,高歡看著高澄,總感覺是在照一面鏡子,相貌略有出入,行事作風卻如出一轍。

他會因為斛斯椿與自己類似,而心生厭惡。

但作為一名父親,卻不會因為兒子類父而不喜,尤其是這個兒子未來注定要繼承家業。

父子兩人又商量了一些朝政之事,高歡這才聊到家事,自然說起了高澄新添的兩名弟弟。

高歡也不瞞高澄,三弟高浚不足月便降生,高歡猜測王氏可能是帶孕入門,但還是告誡高澄道:

“浚兒是否早產尚未可知,但既然生在高家,阿惠也要將他當做兄弟看待。”

“父王為三弟冠以高姓,他就是父王的子嗣,也是我的兄弟,孩兒自當愛護。”

對於高澄來說,這些異母兄弟不僅沒有威脅,反而都是他將來的助力。

比如被高歡懷疑不是親生兒子的老三高浚,歷史上的他自小聰慧,善於騎射,眾兄弟中最得高澄喜愛。

當然,結局也很悲慘,他與高歡初戀韓智輝之子,高家老七高渙一同被高洋關在鐵籠,囚於地牢,過得比前段時間的王思政還不如。

高洋在嫡親兄弟老九高湛的唆使下,將這兩位庶母弟活活燒死,死狀恐怖。

高浚之妻陸氏也被高洋賞給大臣,後來聽說陸氏與高浚感情不和,這才罷休。

高家眾兄弟之間,小高王最防備的毫無疑問是高洋,但他最厭惡的,卻是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來到這個世上的高老九,高湛。

在高澄看來,跟高湛一比,高洋都算有個人模樣。

父子兩閑談許久,高歡這才放了高澄回府拜會婁昭君。

晉陽渤海王府。

高澄已經十三歲,不止定了婚事,洛陽家中還有三名側室,但在婁昭君眼中,他還是自己沒長大的孩子。

才一見面就把高澄擁在懷中,抱著他的頭流淚。

好一會,婁昭君才放開手,又摩挲著兒子的面龐,仔細打量一番,哽咽道:

“阿惠長高了,長高了呀。”

“阿母,孩兒不能久在身邊侍奉……”

“阿惠別這樣說,為娘知道你的辛苦。”

說著,又抹起了淚。

每當高澄母子見面的時候,八歲的高洋總是會遠遠避開,他自小就很敏感。

否則也不會在自己流鼻涕時,老三高浚呵斥下人‘爾等何不為二兄拭涕!’而自覺受到羞辱,記恨在心,高澄死後,瘋狂報復這位庶母兄弟。

憑什麽你一個庶母兄弟能得到高澄的喜愛!

母親婁昭君對他與高澄的區別,高洋更是一清二楚。

原以為高澄去了洛陽,母親身邊只剩了自己一個兒子,有機會得到她的歡心,可她在思念高澄之余,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尚在閨中的二姐兒身上。

從小就是這樣,無論他做得多好,婁昭君從來就看不上他。

同樣都是兒子,為什麽要這麽偏心?

“侯尼於,阿兄在母妃屋裏,你真不過去?”

二姐兒又一次問道。

高洋躺在榻上,不耐煩道:

“你自去便是,我頭腦昏脹,你莫要管我。”

二姐兒驚訝道:

“你病了?”

隨即一溜煙跑出門,門外傳來她的聲音:

“你且等著,我去告訴母妃,阿兄。”

“多管閑事。”

高洋低聲嘟噥一句,心中卻閃過一絲酸楚。

母親不在意他,父親不關心他,只有二姐會對他噓寒問暖。

婁昭君聽二姐兒說高洋有恙,終究是親生兒子,自己去找醫者,讓高澄先去探望。

高澄來到高洋屋中,坐在榻邊,兩人都沒有言語,氣氛有些尷尬。

二姐兒疑惑道:

“阿兄、阿弟,怎地都不說話?”

高澄、高洋各自翻了個白眼:沒話好說才不說話,這你都不懂嗎?

高洋能夠很清楚地感覺到大哥不喜歡自己,這種不喜歡不同於婁昭君的漠視,而是在刻意回避他。

他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麽,要生在這樣的家庭。

高澄也覺得自己渾身難受,作為穿越者,他知道自己與高洋的關系不存在兄友弟恭的可能。

高洋嫡次子的身份就注定了高澄但有萬一,他就是最大受益者。

高澄不可能將自己的安危寄希望於高洋的良心上。

“二姐兒,你去看看阿母回來沒。”

高澄將二妹支走,看向高洋,問道: